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的临床疗效及特点
2020-07-08古孜丽努尔吐尼亚孜帕他江玉苏甫
古孜丽努尔·吐尼亚孜,帕他江·玉苏甫
(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急诊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临床综合征,该病可伴有心、脑、血管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临床并发症多,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1]。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可造成脑底小动脉形成病理性变化,逐渐导致小动脉发生出血、缺血及坏死,在外界因素刺激下,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已经发生病变的脑部血管出现破裂出血,及形成高血压性脑出血。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极迅速,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即可发展至高峰,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临床的重视,寻找高效的抢救和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的热点课题。据报道[2],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病情的发展和恶化,为其临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对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院前急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实际意义,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加以分析,现将研究详细内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4 例参与本次研究,以急诊处理情况为依据,将实施过院前急救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32),院前未行相关处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32)。患者病史资料:40 例冠心病病史、8 例糖尿病病史、14 例脑梗死病史。发病情况:134 例高强度活动下发病,108 例在情绪不稳定情绪下发病,22 例在平静状态下发病。发病位置:42 例脑干出血、89 例丘脑出血、47 例壳核出血,86 例其他部位出血。观察组中,男性72 例,女性60 例,年龄41~87 岁,平均(71.25±13.05)岁。对照组中,男性75 例,女性57 例,年龄50~90 岁,平均(72.14±12.05)岁。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经院前处理,由目击者或家属直接送往医院接受相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由救护车出诊转运至医院,并在途中进行相应院前急诊处理具体包括:①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安排相关人员去往发病现场,通知急诊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准备好救治工作需要的器械、药物等。②在去往现场途中联系现场人员,了解患者基础情况,指导现场人员不要随意搬动患者。③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如有家属在场,可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对患者身体情况和生命体征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与发病经过后给予对症处理,使患者平躺,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其口腔异物,对于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当及时取下,以免阻塞患者呼吸道。必要时,应当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注意预防舌根后坠[3]。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采取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动脉血氧分压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在进行穿刺时,应选择管径较大的穿刺针,以加快患者获得药物和液体的速度。对于头痛及呕吐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20%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在必要时,可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于昏迷的患者,采取速尿静脉滴注,以降低其颅内压。⑥高效转运,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应当及时将其转运回院,建立绿色通道,在回院途中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详细报告患者情况,制定好院内相应应急方案,提高患者交接效率。所有患者接受院内相应治疗7 d 后,对其脑血流动力情况进行检测。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在院内治疗期间,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患者清醒,可自行活动,判定为抢救成功;接受治疗后,患者清醒,但丧失活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判定为致残;在院内接受治疗期间抢救无效,宣告死亡者,判定死亡。
患者接受院内相关治疗后,检测其脑部血流动力,主要包括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与平均血流速度(Vm)。
患者预后情况根据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将预后分为优良可差四类,优:经院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能力;良:经院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对日常生活影响甚微,患者基本可自理;可:经院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有恢复迹象,但无法独立生活,伴有肢体或语言障碍,需家属协助料理生活;差:经院内治疗,患者有意识,但出现认知障碍,生活难以自理,或以植物状态生存。计算两组总体预后良好率,总体预后良好率=(优+良)/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与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抢救结果对比[n(%)]
2.2 脑部血流动力对比
存活患者中,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RI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低,Vm 与PI 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脑部血流动力对比
表2 脑部血流动力对比
组别 例数 RI Vm(mL/s) PI观察组 130 0.43±0.03 63.14±11.05 1.35±0.21对照组 122 0.64±0.04 55.14±11.63 0.98±0.17 t 47.334 5.599 15.313 P 0.000 0.000 0.000
2.3 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者预后为优的概率为61.54%显著高于对照组(42.62%),总体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见表3。
表3 预后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70 岁的中老年群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冬春季节为该病的高发期,该病常在患者情绪激动、强度活动及用力排便时发作,起病急骤。据统计[5],约半数的患者在发病前无明显的征兆,为突然发病。发病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加现象。起病急、病情进展变化快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因此需尽快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发病后1~4 h 为该病的黄金救治时间,若错过最佳时机,对患者后续治疗与预后效果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为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质量,必须把握救治时机。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以探究院前急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经院前急救处理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未经院前急救处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部血流动力指标恢复情况更优,总体预后质量较对照组更好(P<0.05)。证实了院前急救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院内治疗争取时机,降低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提升其总体预后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