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及抗菌药物选择与优化
2020-07-08王红丽
王红丽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滥用,使得许多病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近年来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治疗并不是很理想[1]。为了控制此类菌株的耐药性,抑制其耐药质粒的传播,本文将具体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的因素,并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及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33~67 岁,平均(45.14±6.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痰标本采集和菌株试验的要求。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合格痰标本、气管吸取物以及防污染毛刷采样的首次分离物进行细菌培养,通过K-B 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同时采用ESBLs 确证试验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纸为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两两相互配组,如试纸小于相应的抑菌环则为阳性,可继续确证试验。将有疑虑的菌株继续进行纸片扩散法,直至任意一组纸片间的抑菌环直径≥5 mm,确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2]。并对该菌株使用11 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将菌株进行培养,再提取菌液均匀涂在琼脂板片上,分别贴上11种药敏纸片,在37 ℃下保持24 h,最后观察和得出结果[3]。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
通过分离和培养所有送检标本可以检测出肠杆菌科细菌100 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32 株,为所有细菌菌株的32.00%,见表1。
表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n(%)]
2.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对检出的32 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11 种抗生素药物治疗,发现亚胺培南和舒普深的耐药性为0,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见表2。
表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抗生素耐药性结果[n(%)]
3 讨论
肺部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重症肺部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处于病菌容易滋生的病房中,又经常接触侵袭性操作检查项目,并且长期使用较多种类的抗生素,以至于菌株生产耐药性[4]。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可通过质粒介导,主要是因为普通的BLs发生突变形成的,而常产生于肠杆菌科的某种细菌[5]。
在本次研究中可发现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是引起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出现的主要细菌,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为多重耐药,先锋孟多、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和氨卡青霉素对其耐药性更为严重,如不对菌株进行准确的判定,就使用抗生素,对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不仅耽误病情诊治,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6-8]。因此,选取患者的菌株样本,判定菌株的种类,使用针对性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亚胺培南和舒普深可以有效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