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利活血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30 例疗效观察
2020-07-08刁金囡陈冬梅陈嘉费佳朱辟疆
刁金囡,陈冬梅,陈嘉,费佳,朱辟疆
(镇江市中医院肾内科/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0 引言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肾内科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或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后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根治药物及方法,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较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科采用益气清利活血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选择60 例于2017 年至2019 年在本院肾病科治疗的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14-68 岁;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15-68 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1]。
1.1.2 脾肾气虚证辨证标准
参照2002 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肾气虚型诊断标准[2]。主症: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或浮肿,纳少或脘胀;次症: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1.1.3 排除标准
(1)肾功能不全患者(Scr>135μmol/L);(2)24 h 尿蛋白大于3.0g;(3)过敏体质以及皮肤敏感者;(4)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合并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颗粒剂(新肾炎康颗粒)口服治疗;有高血压、水肿、感染、电解质紊乱者,给予适当降压、利尿、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新肾炎康颗粒由积雪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丹参、地黄、川芎、黄芪、白茅根等组成,由江天制药有限公司制成颗粒,每包含生药100g。每日1 包,用沸水冲化成200ml,分二次服,早、晚各100ml。宜餐后1h 服药。1 个月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清利活血方外敷于穴位治疗。药物组成:黄芪、白术、白芷、川芎、三棱、石韦、肉桂按一定比例共研细粉。穴位选择:一组:肾俞、关元、足三里;二组:脾俞、气海、阴陵泉。以生姜汁、蜂蜜将上药调成糊状,外敷于上述穴位,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一组腧穴,每次敷贴4-6h,每日一次。10 次为1 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5d,共治疗4 个疗程总计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实验室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24h 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1.3.2 中医证候评分
对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浮肿,纳少、脘腹胀满,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 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 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参照2003 年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3]制定。(1)完全缓解:水肿、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蛋白尿持续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尿红细胞正常,SCr 正常。(2)基本缓解: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蛋白尿持续减少>50%,尿红细胞减少>50%,SCr 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50%。(3)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蛋白尿减少>25%,尿红细胞减少>25%,SCr 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100%。(4)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反加重。
1.4.2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疗效率≥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疗效率≥70%且<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疗效率≥30%且<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疗效率<30%。证候疗效率(尼莫地平法)=(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的计量资料统计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要求的计量资料统计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2 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经治后,两组患者腰脊酸痛、疲倦乏力、大便溏薄、浮肿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症状总积分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治疗组 30 10.70±2.35 4.60±1.96* <0.05对照组 30 10.61±2.16 6.82±2.08 <0.05注:标有“*”项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两组患者尿红细胞数比较
治疗组尿红细胞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数的变化 [M(P25-P75),个/μl]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24 h 蛋白总量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蛋白疗效更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154±0.638 0.444±0.393Δ*对照组 30 1.175±0.621 0.739±0.563Δ
2.6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治疗组出现局部穴位敷贴处皮肤发红3 例,胃部不适2 例,白细胞减少2 例;对照组胃部不适3 例,白细胞减少1 例,咳嗽3 例,皮疹2 例。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均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中药外敷特定穴位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皮毛腠理通过经络紧密联为有机整体,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5],将中药研成细末,调以赋形剂后,外敷于穴位,使药性由毛孔入腠理,通过经络运行全身,能够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多项研究显示[6,7],脾肾气虚是慢性肾炎的中医最常见证型。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久长,病理性质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以湿浊、血瘀证为主[8]。基于慢性肾炎脾肾气虚、湿瘀相兼的病机特点及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理,我们选用益气清利活血方剂外敷于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肾俞、脾腧、关元、气海、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刺激经络,发现经治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蛋白定量虽均有改善,但穴位敷贴治疗组24h 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尿红细胞数显著降低( 均P<0.05)。可见,穴位敷贴对慢性肾炎有确切的治疗作用[9,10]。此外,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肾功能正常或代偿期患者,其肾功能进展情况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故未作血肌酐及尿素氮等反映肾功能指标的统计比较。
总之,益气清利活血药物外敷穴位,可直达病所,外敷、穴位及常规内服相结合,疗效较仅常规内服药好,说明多途径给药在治疗慢性肾炎中有优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