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夏芪麦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7-08冯祥兴黄宗良朱少琴植冠光候丽娟徐彩弟清远市中医院清远511500

北方药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西医证候胃炎

冯祥兴 黄宗良 朱少琴 植冠光 候丽娟 徐彩弟(清远市中医院 清远 511500)

慢性胃炎为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主要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致,对胃动力及免疫功能均造成一定影响[1]。其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常规可行抗Hp感染及H2受体抑制剂等西医治疗,但长期西医治疗会出现较大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且对症状及免疫功能等的改善较慢[1]。随着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医治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慢性胃炎在中医上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治疗以益气和胃、辛开苦降为主[2]。连夏芪麦汤由半夏泻心汤发展而来,有益气养阴等效果[3],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能对症状及免疫功能等的改善效果更好。本文研究了连夏芪麦汤和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 12例,女性 19例;平均年龄(51.62±7.48)岁;平均病程(4.52±0.83)年;临床表现:上腹疼痛11例,腹胀10例,嗳气6例,恶心、呕吐4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87±6.75)岁;平均病程(4.59±0.78)年;临床表现:上腹疼痛10例,腹胀9例,嗳气9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20~70岁;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神志清楚,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十二指肠及胃溃疡;严重心、肾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对研究药物过敏;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Hp感染(四联抗HP治疗,2周)、保护胃黏膜及H2受体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治疗等常规临床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夏芪麦汤治疗,具体:黄芪30 g,丹参、党参、葛根、延胡索各15 g,枳壳、黄连各12 g,甘草、黄芩、麦冬、干姜各10 g,半夏9 g。若气阴两虚用太子参15 g换党参;若阴虚内热加用知母15 g、生地20 g;若严重胃脘胀满加用郁金15 g、青皮、木香各10 g、炒莱藤子15 g;若严重胃痛加用白芷、川棟子各12 g;白芍20 g;九香虫15 g;若严重便溏加用石榴皮12 g、乌梅15 g。方剂水煎服去渣取汁200 mL,1剂/d,早晚各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17(G-17)及免疫指标。①中医证候评分:包括胃胀痛或隐痛、胃脘痞满、胃中嘈杂及便溏等,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为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G-17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包括T细胞亚群(CD8+、CD4+及 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中医证候评分、G-17及免疫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胃胀痛或隐痛 胃脘痞满 胃中嘈杂 便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 P 2.70±0.41 2.74±0.47 0.357 0.722 0.75±0.12 0.92±0.14 5.133<0.001 2.76±0.48 2.82±0.52 0.472 0.639 0.84±0.13 1.10±0.17 6.764<0.001 2.71±0.42 2.68±0.39 0.291 0.772 0.74±0.11 1.01±0.18 7.126<0.001 2.67±0.46 2.72±0.51 0.405 0.687 0.78±0.15 1.13±0.19 8.050<0.001

2.2 两组G-17水平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平均G-17水平为(3.19±0.41)pmol/L;对照组治疗前平均 G-17 水平为(3.38±0.37)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6,P=0.060)。观察组治疗后平均G-17水平为(7.63±1.01)pmol/L;对照组治疗后平均G-17水平为(5.14±0.5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4,P<0.001)。

2.3 两组免疫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免疫指标的比较(±s)

组别CD8+(%)CD4+(%)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 P 24.75±2.74 24.86±2.71 0.159 0.874 21.71±3.73 24.25±2.72 3.063 0.003 37.21±3.85 37.19±3.82 0.021 0.984 50.54±8.42 43.11±6.51 3.887<0.001 1.54±0.18 1.53±0.14 0.244 0.808 2.06±0.42 1.87±0.31 2.027 0.048

3 讨论

胃主受纳,以通降为顺。胃与脾相表里,而脾主统血、运化,两者一纳一运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水谷输布功能。而慢性胃炎发生时,外来之邪和内生的不正之气共同侵袭脾胃,致机体脾胃功能失调。胃无法正常腐熟水谷,脾无法正常健运,出现痞满,同时阻滞机体气血生化,且食积蓄久致正气亏虚,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连夏芪麦汤可针对寒热错杂等病理特点提供益气养阴、辛开苦降及活血化瘀等治疗,方中黄芪、葛根、党参、麦冬及甘草可有益胃生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及养阴润燥的功效,可充盛机体脾胃气阴,使升清降浊通顺;枳壳、延胡索及丹参可有消积导滞、祛瘀止痛及活血利气的功效;干姜、半夏可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及健运脾阳的功效;黄芩及黄连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诸药合用,共行益气养阴、辛开苦降及活血祛瘀的功效,使机体胃脾调和,气阴充润,升降有序[3,4]。

慢性胃炎由于胃黏膜和功能受损,可有胃痛、便溏等表现,同时对G-17的分泌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G-17水平为(7.63±1.01)pmol/L,高于对照组的(5.14±0.52)pmol/L(P<0.05),说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连夏芪麦汤联合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G-17,缓解病情。分析原因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连夏芪麦汤可温中散寒、燥湿化痰、消积导滞、泻火解毒,从而有效改善胃痛、胃胀等症状。同时干姜中的姜醇可促进机体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从而改善胃功能,增加 G-17[4]。

慢性胃炎的发生可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4+为(50.54±8.42)%高于对照组的(43.11±6.51)%,CD8+为(21.71±3.73)%低于对照组的(24.25±2.72)%,CD4+/CD8+为(2.06±0.42)%高于对照组的(1.8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连夏芪麦汤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方中黄连等可有抗炎、解毒的效果,同时方中黄芩可通过对核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抑制对炎症细胞等的侵袭,增强机体胃黏膜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5]。

综上所述,连夏芪麦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改善症状和免疫功能,提高G-17水平,促进胃功能的恢复,缓解病情。

猜你喜欢

西医证候胃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四问”慢性胃炎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