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西门子S7-200PLC的机械手控制器的设计

2020-07-07陈瑞兵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机械手控制器

摘 要:文中对机械手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科学论证,设计了以西门子PLC S7-200为核心器件,完成机械手的行动控制系统。文中对硬件系统和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其中系统硬件设计模块主要包含PLC系统、保护系统、提示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四个模块。同时,采用V4.0 STEP 7 MicroWIN SP9对系统进行软件设计,并对主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关键词:PLC;机械手;控制器;多模式

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建立了生产与科技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高危、高污染地区不适合人工操作,机械手应用技术在不断地提升中,代替人工。机械手是工业自动化最突出的表现,它能自动执行工作,靠的就是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机械手还可以全天候不停进行重复、单调、简易的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成本,增强自身在同行间的竞争力。随着自动化理论的提升和各行业需求,机械手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1 设计重点和思路

使用西门子PLC(S7-200)为主控结构,设计一款多功能机械手,实现对产品位置的检测和转移功能。本系统主要由电磁式传感器、西门子PLC、电动机、可弹式按钮开关和两位三通电磁阀组成。

1.1功能要求

切换开关用来决定工作模式:手动和自动。

手动模式下可以任意方向操作,前进、后退、下降、上升、左移、右移。

自动模式下可以执行设定好的路径,到达产品抓取位置抓取产品,并移动到指定放摆放区,回到原点。

1.2设计要求

(1)通过PLC控制电机运动距离;

(2)电磁阀控制气缸动作;

(3)转换开关控制模式切换;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总体设计方案

手臂动作设计方案有两种:气动和轴动。

2.1.1采用气动方式控制机械手

采用气动方式,机械臂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由气缸来带动,动作的距离根据气缸本身长短来决定,并且只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两个固定点,自由度较为限制。但可以实现目标的移动,气缸价格便宜。

2.1.2采用轴控制技术

轴动方式,即机械手的各个手臂各被一个电机控制,可以随时停在手臂上的任意位置,加上编码器,还可以实时反馈位置信息。

通过上述两个方案的比较、综合考虑后,选取(2)方案最为合理。轴动控制相对气动控制更为灵活、移动更为稳定。

2.2机械手手爪设计方案论证

机械手手爪设计方案[1]主要有两种:

方案一:同样采用小伺服电机来控制手爪。

方案二:采用小气缸来控制手爪。

通过对比以上两种设计方案,方案二相对优先,气缸式带有一定的弹性,可减少对产品抓取时产生的损害;采用方案一电机式,要添加一个压力检测,防止盲目抓紧破坏产品,费用增加,且有一定威胁性,因此采用方案二。

3 模块选用及功能阐述

3.1西门子PLC S7系列的介绍及构成说明

在西门子公司所有的PLC系列[2]中S7系列PLC是使用最多的,S7系列包括S7-200 PLC、S7-300 PLC和S7-400 PLC。S7-200PLC具有体积小、接口可拓展、价格便宜、强大的指令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有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当选择的主机没有想要的控制功能时,需要对硬件部分加装拓展模块。扩展模块包括:数字模块、模拟模块、通讯模块和功能模块四类。设计中可根据要求来选择所需的扩展模块,增强功能。

3.2S7-200 CPU存儲器的类型

输入继电器(I)、输出继电器(Q)、通用辅助继电器(M)、特殊继电器(SM)、顺序控制继电器(S)、定时器(T)、计数器(C)。

4 硬件设计与制作

4.1 硬件设计

4.1.1 PLC模块介绍

PLC的特点完全可以胜任工厂需求:

①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极高;

②PLC可用梯形图、语句表、功能模块图编程;

③有丰富的内部功能,定时、计数、自检、模数,数模转换等功能;

④具有通信功能;

⑤模块拓展功能。

4.1.2材料清单

本文中使用到的所有硬件材料见表1。

4.1.3 输入输出信号地址分配表

输入端管脚分配如表2所示,输出端口与外部连接分配如表3所示。

根据I/O表观察,需要的端口数量大于常规CPU端口,因此选择添加一个数字模块EM223来增多输入输出口。如图1所示。

4.1.4 主机PLC管脚接线

主机PLC管脚接线如图2所示。

4.2 整体接线

电能源从220V的生活用电接入,连接到空气开关,空开连接交流接触器和开关电源,交流接触器连接交流继电器最后接到热继电器,连接电机。开关电源变电压为DC24V,接到PLC,PLC输出端接各电机正反转接触器,以及各种指示灯;PLC输入端接感应器和操作按钮。如图3所示。

4.3  硬件

传感器、控制开关、开关电源、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减压阀、气控电磁阀。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主要模块

程序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控制模式选择程序、动作指示灯程序、控制范围控制程序。

在STEP7-micro/win软件中,编好程序,编译矫错,最后编译通过,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点击导出,生成“.awl”文件。

系统软件实现详细步骤:

启动程序,首先实现系统的通电,然后电源指示灯亮起。通过所有的传感器来判断是否在原点。选择模式档位,信号从遥控器传至PLC,亮起对应的信号灯。经由开关按钮控制,做出预期动作。

5.1.1 系统主程序流程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5.1.2 控制模式选择程序

在打开控制电源后,手动、自动、回原点模式之一会处于通电状态,等待按下使能按钮。按下后,进入相应模式。再运行期间可以切换模式。

5.1.3动作指示灯程序

按下相应按钮后,会输出2个信号,一个动作信号,一个指示灯信号,根据指示灯来判断当前机器的运作情况。也可以指示灯判断设备或程序是否故障。

5.1.4控制范围控制程序

当机器运作或误碰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失控状态,接近开关装在一个相对极限的位置,当机器出现在接近开关的位置时,判断为失控状态,切断当前方向的供电,起到保护作用。

5.2 系统软件主要程序分析

5.2.1 模式选择

进入手动、自动和回原点模式如图5所示。

电源上电:I0.0常开闭合(打开电源),I0.1(关闭电源)常闭闭合,Q2.2(电源得电指示灯)得电亮灯。

手动模式启动:Q2.2得电后闭合I0.2(手动按钮),Q0.7(手动模式指示灯)得电亮灯,如果切换模式:打到I0.3(自动模式档位)或I0.4(回原点档位),则Q0.7失电熄灭。退出手动档。

自动模式启动:Q2.2得电后闭合I0.3(自动档位),再按下一次I0.5(使能按钮),此时Q1.0(自动模式指示灯)亮灯,并自锁使能按钮。如果切换模式:打到I0.2(手动模式档位)或I0.4(回原点档位),则Q1.0失电熄灭。退出自动档。

回原点模式启动:同理,电源得电后,打到I0.4(手动档位),再按住I0.5(使能按钮),Q1.1得电(进入回原点模式)。各部位回原点(I1.7、I2.0和I2.2都断开)、放开使能按钮或切换档位,退出回原点模式。如已在原点位置,则等待换模式。

5.2.2 手动模式

手动前进和后退动作如图6和图7所示。

手动前进:

手动模式下再按住使能按钮,再按住前进按钮(I0.6),M0.1线圈得电,M0.1常开开关闭合,Q0.1得电,给前后电机发出正转信号,同时前进信号灯亮(Q1.2)。在遇到前进限位开关(I1.6)时,I2.6常闭断开,阻断电机正转(Q0.1失电)。当电机故障时,前后热继电器(I2.6常闭)断开,也可以阻断电机供电。如图5.4所示。

手动后退:

手动模式下再按住使能按钮,再按住后退按钮(I0.7),M0.2线圈得电,M0.2常开开关闭合,Q0.2得电,给前后电机发出反转信号,同时后退信号灯亮(Q1.3)。在抵达后退极限区域时(I1.7得电),阻断电机继续反转(Q0.2失电)。当电机故障时,前后热继电器(I2.6常闭)断开,也可以阻断电机供电。如图5.5所示。

5.2.3 回原点模式

回原点模式后如图8所示。

Q1.1常开闭合(回原点信号),使得M0.2得电(控制前进电机反转后退)。一直退回到后退限位(I1.7常闭断开)停止动作。

后退限位的常开闭合I1.7,M0.3得电(控制左右电机反转左移)。直到触碰到左限位(I2.0常闭断开)。

为了保证回原点时是一步一步有序进行,所以要先判断I1.7(在后极限位)和I2.0(在左极限位)是否已完成复归动作(极限位常开闭合为已完成),条件都满足后M0.5(上下电机反转)得电,手臂开始上升。达到上限位停止。

现在,前后、左右和上下都在原點,I1.7、I2.0和I2.2常闭断开,中断回原点命令。

5.2.4 自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按使能键一次,即会自锁自动模式状态。如图9所示。

在执行自动模式前,先判断是否在原点位置,如果在则M2.0(自动模式---已到达原点)得电。否则,机械手各部先回原点。

各手臂依次回到原点后,M2.0线圈得电,M2.0的常闭全都断开,防止继续回原点,阻碍后续动作的执行。

之后,以M2.0的常开闭合为触发点,激活第一个动作,每完成一个操作,都相应会发出一个信号,以该信号为下一个动作的触发点,以此类推。

在运行到最后一个动作时,发出的信号会切断M2.0的通电,回原点指令激活,继而开始回原点。周而复始至切换模式或电机热保护动作(M3.0常开断开)。

6 结语

本设计是以PLC为主控器件的机械手,结构简单,但满足设计要求,运行效果也不错,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塑性,甚至能在一些高危、高污染地区也可正常工作。PLC又具有可编程和拓展模块的能力,本系统有较明显的模块划分,也便于以后的设备升级,符合现代工厂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Yan-Jun X, Jing Z, Yu-Ming G, et al. The Research of Automatic Mold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on PLC[C]. Wa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200-203.

[2] 王伟.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和维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瑞兵(1978-),男,汉族,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东莞理工学校担任机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及制造。

(东莞理工学校,广东 东莞 523470)

猜你喜欢

机械手控制器
南京溧水电子3款控制器产品
基于机器视觉的开关操纵机械手研究
水泥生料立磨压差变参数二型模糊控制器设计
拆弹帮手
基于NFV的分布式SDN控制器节能机制
基于单片机控制机械的压铸机械手优化设计
智能液位控制器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