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福州古厝》序 谈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2020-07-07龚蓓伦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古村落文化遗产

龚蓓伦

摘要:传统古村落的古建筑数量多,保护价值巨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正在加速消逝。从古建保护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中存在过度开发、不重视文化留存等问题,并结合联合国关于遗产保护有关条约的要求,提出应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4-0061-64

收稿日期:2020-03-01

2019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来临之际,重新刊发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序言作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的重要论断,阐明了生态、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关系,揭示了福州戚公祠、马尾昭忠祠、林文忠祠、开元寺等古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好古建筑、传统街区、文物、名城、自然遗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传统古村落的古厝数量较多,并且聚居历史在百年以上,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极其脆弱,并且不可再生,传统古村落正在加速消逝。福建由于地理环境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等因素,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古村落。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必将有力地推动福建省乃至我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

1保护现状

传统古村落大多位于较偏僻的地区,年代久远,建筑多为木制结构,受潮湿多雨气候、风化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发生改变,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愿望。村落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缺乏卫生、空调等生活便利设施,村民更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破坏了古民居乃至村落原来的风貌。在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不少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逐渐消失。对古村落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给城市人群提供一处体验传统文化和田园风光的去处,而且能让古村落再次焕发生机,成为以旅游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为主要类型的乡村旅游重要集散地。

国家近年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2008年国务院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2年住建部组织开展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评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联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出台《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日前福建省已有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等近500处被列入国家名录。2017年福建省公布《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已认定2批近800处省级传统村落,并予以资金扶持。

2存在问题

2.1保护意识淡薄

传统古村落的大部分古民居还居住着农户,村民对古民居的价值认识不足,一些住户为了满足生活舒适需求,随意对古民居进行整修、翻建,甚至拆除,也有很多地方把古村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当作宅基地建设住房。大量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夹杂其间,不仅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而且改变了整个古村落的规划布局,破坏了古村落所蕴含的耕读文化内涵。

2.2人才缺失,原住人口外流

村落是有生有死的,传统村落保护并不是将建筑“保护”起来不让人使用。只有当人们依赖的生活状态得以延续时,村落才是充满生机的,可持续的。村落原住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主体,是被保护建筑的精神和保持生命力的内因。如果原住民持续减少,建筑会随着保护主体的流失而逐渐破败。传统村落往往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村中人口构成比例失衡,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得不到延续,在其历史文化传统延续上产生“断档”。人口的“老龄化”也导致产业单一,吸引不到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使古村落失去生长和发展的动力。

2.3保护经费缺乏

古村落古建筑总体数量较多且分散,面积不大,很少能形成集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许多古民居已成危房。保护修缮古建筑的成本巨大,政府出资修缮古建筑的专项资金有限,文保部门只能抢救性地对一些重要的代表性建筑进行修缮,对于其它大量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则无法顾及。

2.4保护建设无序

古村落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载体,它在选址布局和建筑特色方面蕴涵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其建筑结构形制、传统生活方式具有地区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地纷纷开展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村村通公路等建设,侵占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空间,村落原有的布局、场点、街巷正逐步缺失,无形中抹杀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破坏了村落的古风古貌,传统古村落应有的审美意义荡然无存。

2.5旅游开发无序

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古韵生态以及宝贵的历史价值,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目前已有不少古村落如湖南的张谷英村、浙江永嘉的苍坡村和芙蓉村、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安徽徽州的宏村和西递村等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当地往往委托企业开发经营,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现象。但古村落環境容量有限,旅游观光的人数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旅游规模超过极限容量。企业偏重经营,在旅游活动的管理和组织方面未顾及古村落的保护,地方政府缺乏监管,可能导致旅游资源遭到更大的破坏。另外当地的传统文化被外来强势文化所同化,还会冲击传统文化和环境品味,失去占村落的特色。

3有关建议

1987年华盛顿《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认为,房屋的改进应该是保护的基本目标之一。1994年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关的奈良真实性会议《奈良真实性文件》规定,保护是指用于认识遗产,了解它的历史和涵义,确保遗产的物质安全,如果需要,确保其修复和加固的所有行动。针对保护和利用中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理清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外部作用机制,以有效保护古村落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古村落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