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功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分析
2020-07-07高晓燕高晓星王平
高晓燕 高晓星 王平△
(1.陕西省靖边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8500;2.靖边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8500)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2],病因较多,但临床约90%的突发性耳聋难以确定病因,临床治疗方案疗效大多不稳定[3]。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方案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改善耳部循环,较多研究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改善血液流变的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方案分析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与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5 岁,平均(57.64±6.78)岁,病程(2.02±0.61) d;耳聋程度:重度32例,重度10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0~64岁,平均(57.74±6.79)岁,病程(1.97±0.60) d;耳聋程度:重度31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4];(2)年龄20~65岁;(3)单耳耳聋;(4)认知功能正常;(5)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精神系统等疾病;对本方案所用药物过敏;合并其他类型耳聋疾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予以巴曲酶治疗。激素治疗内容:给予患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江西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6020034,规格:2 mg/支,5 mg/次,3 次/周。采用医用酒精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消毒,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健侧偏,采用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于耳内镜下,吸取药物的注射针前下象限穿刺鼓膜,缓慢注射药物,注射完成后嘱咐患者耳朵朝上保持30 min,避免讲话和吞咽。观察组再予以巴曲酶治疗(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 5 BU/支),给药剂量及方法:取两支巴曲酶注射液溶解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2 d。给药后第2天检查患者凝血指标,当纤维蛋白原>1.0,减半使用;纤维蛋白原<1.0,继续治疗检查,至纤维蛋白原>1.0,再减半用药。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于3.8%的枸橼酸钠的塑料采血管中,离心得血浆,保存于4 ℃冰箱中,集齐20份样品集中检测,采用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凝血功能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T、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B及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比较
2.3药物不良反率比较 对照组头痛1例,恶心1例,食欲减退2例,药物不良反应率9.52%;观察组头痛1例,恶心2例,寒战1例,食欲减退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11.9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对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的共识为相关血流障碍性疾病如:内耳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血管纹功能障碍及毛细胞损伤等[4-5],目前可通过听力曲线对其发病进行初步判断[6-7]。临床大多数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是以激素药物改善换患者免疫状、炎症状态、血液循环等,此类药物对绝大部分患者能发挥一定的疗效[8]。基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大多存在内耳血流障碍的病理表现,临床认为增加改变血液循环的药物对突发性耳聋病情改善有一定临床经价[9]。
巴曲酶是纤维蛋白酶的另外一种称呼,其属于单成分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溶血栓效果,提取自大洞蝮蛇蛇毒液,是临床用于改善微循环的常用药物,不仅可以降低纤维但蛋白浓度,避免血栓形成,还可以对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10]。同时可提升抗凝功能,使抗凝、凝血和纤溶保持在一定平衡范围内,促进内耳微循内耳微循环,避免耳蜗处毛细胞发生坏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IB及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巴曲酶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白细胞活化等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血液黏度,促进局部血流和供氧,提升内耳血流微循环效率,使突发性耳聋患者耳内损伤的神经细胞恢复,改善听力[11-12]。巴曲酶联合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在降低患者纤维蛋白原,提升其凝血功能方面更具优势,综合提升了中得临床治疗疗效,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