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分析
2020-07-07任雁威陆星宇唐承伟张莲张爱华杨雪
任雁威 陆星宇 唐承伟 张莲 张爱华 杨雪
(长庆油田职工医院皮肤科,陕西 西安 71020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疱疹愈合后疼痛仍持续一月以上的一种复合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2]。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点刺体表的疱疹疼痛部位加拔罐把病变部位血液拔出,将瘀血热毒随血液排出,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3-4]。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刺血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刺血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27~69岁,平均(48.52±4.31)岁;病程6d~8月,平均(5.41±1.28)月;视觉模拟评分轻度疼痛9例,中度20例,重度7例。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27~70岁,平均(48.58±4.37)岁;病程5d~7月,平均(5.38±1.31)月;轻度疼痛8例,中度19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诊断标准;(2)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月;(3)无出血倾向。排除标准:(1)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2)合并其他皮肤疾病;(3)凝血功能异常;(4)妊娠、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在疼痛明显区域距边缘外,针尖朝向疼痛区中心,沿皮下围刺,13 mm进针深度;在病变相应节段夹脊穴,垂直进针约 26 mm,分别接电针。刺激20 min,隔日一次。观察组取疱疹局部阿是穴,采常规消毒,舒张皮肤,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击患处,局部微渗血后,迅速扣拔在刺络部位及疱疹起止的两端。留罐期间选取疱疹最痛点局部拔一两个火罐,待其出血量>3 mL 且血液未凝固时,释放罐体负压,然后再次拔罐,每罐总出血量约 8~10 mL 后起罐,隔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PSQI评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VAS评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中医症候积分:分值越高,中医症状越重。采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对各个时间段CD3+、CD4+、CD8+、CD4+/CD8+水平进行检测。记录脱痂时间、结痂时间及止疱时间。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候减分>70%;有效,失眠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候减分30%~7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1%;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睡眠质量、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SQI、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SQI、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HAMD、AI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HAMD、AI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HAMD、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D、AIS评分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4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组别n时间色素沉着刺痛夜寐不安神疲乏力舌紫黯苔白脉细弱观察组36治疗前4.27±1.054.22±0.944.25±0.893.83±0.853.79±0.833.98±0.85治疗后0.75±0.16*#0.91±0.22*#0.74±0.16*#0.72±0.15*#0.79±0.19*#0.81±0.15*#对照组34治疗前4.25±1.034.19±0.964.22±0.913.86±0.833.77±0.823.97±0.86治疗后1.35±0.41*1.57±0.37*1.46±0.37*1.42±0.35*1.37±0.35*1.47±0.35*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CD8+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6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对照组脱痂时间(14.27±5.18) d,结痂时间(7.06±2.38) d,止疱时间(5.03±2.04) d;观察组脱痂时间(10.29±4.14) d,结痂时间(4.86±2.03) d,止疱时间(3.71±1.97) d。治疗后,观察组脱痂、结痂及止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疹痊愈后仍持续存在疼痛的一种神经疼痛综合征,属于顽固性疼痛,多发生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且与春秋季节多见,发作时烧灼、撕裂、割伤样痛,常引起患者失眠、焦虑、瘙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其发病较为复杂,有研究显示可能与病毒侵犯脊髓后,引起炎症反应,损伤周围神经等有关[8]。中医认为该病属“蛇串疮”“缠腰火毒”等范畴,由于肝胆火胜湿蕴阻肤,且有毒邪之感,患者湿热蕴积体,天久气滞血瘀或气虚血虚,则气血受阻,多数学者认为风热湿毒进入人体,藏于脏腑深处,待患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造成火毒炽盛,引发病毒的发作,因此治疗应以祛瘀解毒、活血化瘀、去湿止痛为主。刺血疗法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血气”来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通畅,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刺血疗法患者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且PSQI、VAS评分也显著低于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胡湛歆[11]等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患者睡眠、疼痛情况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刺血疗法可直接将患者血液里炎性物质排出,起行气化瘀通络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局部疼痛。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使用刺血疗法的患者HAMD、AI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优于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带状疱疹病毒激活、扩散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水平改变代表自身免疫功能呈现紊乱[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高于对照组。刺血疗法可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13],针刺能减轻疼痛,消除水疱及红斑,使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帮助患者体内驱除湿热邪毒,随瘀血外出,调节气血,经络畅通,降低患者血淋巴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数。本研究还显示,使用刺血疗法治疗的患者脱痂、结痂及止疱时间均显著低于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提示刺血疗法能明显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