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对初产妇新产程潜伏期和分娩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0-07-07王慧霞翟晓静刘慧苹郭祎帆

广西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产妇电针产程

高 忆,王慧霞,翟晓静,刘慧苹,郭祎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分娩疼痛对于产妇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身心挑战,大多数产妇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循环状态,部分产妇因惧怕疼痛,拒绝经阴道分娩,而要求剖宫产[1]。据已发表文献显示,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达4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已达80%以上[2]。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一直是产科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为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国际接轨推出了新的产程处理理念,将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经产妇>14 h)不作为剖宫产指征,因此,应给予产妇更多的时间进行试产[3]。笔者前期曾应用穴位按摩法干预分娩疼痛,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角度对分娩疼痛干预进行了深入探讨[4-6]。现将电针应用于新产程过程中,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待产的初产妇,共8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纳入标准 观察病例为初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自愿在分娩过程中接受电针疗法,并签字同意;无高危妊娠因素,单胎,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头盆关系正常、无梗阻性分娩者。

1.3 排除标准 在观察过程中不能耐受电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视为退出病例。1.4 产程判断标准 新产程标准参照《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3]。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0 40年龄(岁)26±6 28±5体重(kg)76.41±5.72 75.82±7.73身高(cm)161.67±5.36 160.23±5.41孕周(周)38.02±0.77 39.05±0.79宫高(cm)36.23±1.76 35.82±1.83腹围(cm)106.68±4.92 108.50±4.65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电针镇痛分娩。取穴:双侧合谷、三阴交。电针方案:产妇采用仰卧位,用枕头将膝关节处略微垫起,以产妇舒适自然为佳。医生先用肥皂水将手刷洗干净,手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从穴位中心点向外消毒。医生将针刺入合谷、三阴交处,不做提插捻转等手法,接电针仪,刺激频率为100 Hz,强度为20 mA;先刺激合谷20 min,再加刺三阴交10 min。产妇宫口开至1 cm、3 cm、5 cm时予上述电针治疗。

对照组不给予电针干预,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2.2 意外情况处理 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晕针,及时处理;宫口开全需分娩时,按常规分娩处理;产程过程中出现剖宫产指征者,急诊中转剖宫产。

2.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孕妇在潜伏期宫口扩张至1 cm、3 cm、6 cm时疼痛的VAS评分;统计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长;记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

疼痛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明显疼痛,可忍受;7~10分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新产程潜伏期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电针治疗后,观察组潜伏期宫口开至1 cm时V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口扩张至3 cm、6 cm时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新产程潜伏期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新产程潜伏期VA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0 40宫口扩张至1 cm 7.21±1.22 7.15±1.30宫口扩张至3 cm 6.56±1.40①8.12±1.25宫口扩张至6cm 6.39±1.41①8.12±1.13

3.2 两组新产程时间比较 见表3。观察组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新产程时间的比较 (min,±s)

表3 两组新产程时间的比较 (min,±s)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0 40潜伏期442.2±142.3 464.3±124.5第一产程594.2±134.5 580.3±122.7

3.3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见表4。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4 讨论

随着国际和国内有关产程研究的深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适时推出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其中将以宫口扩张6 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经产妇>14 h)不作为剖宫产指征。由此可知,新产程标准指导下潜伏期的时间更长,提倡在排除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的情况下,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进行待产,改善了因不良措施有可能给产妇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母婴的安全[7]。作为分娩早期的第一产程潜伏期,初产妇一般需要8~20 h,经产妇通常需要6~16 h,此时初产妇需要面临巨大的身心上的痛苦,因此,无痛分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8]。目前分娩镇痛方法很多,大体包含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其中镇痛药物存在毒副作用较大、可能对产程和胎儿产生影响等原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非药物疗法包括情感支持、分娩教育、芳香疗法、冷热疗法、音频疗法、经皮电神经刺激、生物反馈、按摩、针灸、催眠等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产妇缓解产程痛苦[9-10]。目前临床上很多研究表明针刺有较好的镇痛和促进产程作用,但是存在手法不易掌握、镇痛效果差异较大、限制产妇活动、干扰胎心监护等问题[11]。

我院作为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及附属医院,对中医针推分娩镇痛进行积极探索及操作方法的调整。《妇人良方大全·产难门》云:“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血和,胎安则产顺。”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主阴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主阳气。针刺此二穴可使产妇气顺血和,可促进子宫收缩力。电针能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增加累积刺激量,以时效积累量效,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避免了因不同操作者手法不同,导致的刺激量不同[12-16],故本研究中采用电针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程度不断加剧,电针疗法能够减轻新产程潜伏期分娩疼痛。但是随着活跃期进展,产科方面如人工破膜、宫颈封闭等操作增多,孕妇难以配合固定体位,为避免断针、滞针等意外发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们没有观察电针对新产程活跃期疼痛的影响。李茂军等[17]曾观察电针配合硬膜外镇痛对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结果与本研究一致。其发现镇痛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从而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加强硬膜外阻滞分娩疗效,并且可以减少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宋伟[18]研究发现,针刺刺激带来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活内源性系统起作用。在潜伏期及第一产程时限方面,观察组所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临床很多学者经观察表明穴位刺激能够促进产程进展[19-20],但本研究并未发现这种现象,这可能与我们观察样本量较少有关。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新产程下,采用电针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母婴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对分娩结局无影响,电针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综上所述,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应用电针可有效缓解初产妇潜伏期疼痛,不会延长产程进展,对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具备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初产妇电针产程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