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行饮食+心理干预的方法及预后效果分析
2020-07-07张荣荣
张荣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特需科,上海 200011)
前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糖尿病的患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在迅速增长,并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的糖尿病患者高达8千万例。目前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的控制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本实验重点探讨了糖尿病行饮食+心理干预的方法及预后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男:女=33:37;平均年龄(47.35±2.27)岁。
观察组:男:女=34:36;平均年龄(48.05±2.15)岁。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告知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规范用药等。
观察组行饮食+心理干预:(1)饮食干预: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根据理想体重、工作,参照患者的生活习惯计算患者每天需要的热量。根据饮食习惯制定饮食方案,按每日三餐分配为20%、40%、40%或是三餐平均分配。总体上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左右,脂肪不超过30%,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质为10%左右,肾功能异常者蛋白质摄入限制在0.6g/(kg.d)以下,食盐控制在6g/d以下,严格限制糖的摄入。(2)心理干预:对患者要有耐心,多听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讲解其目前的病情、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治疗的效果、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预后,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措施有更充分的了解,让患者从心里认同、理解、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保证患者能以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餐后2h血糖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SAS评分:分值越高则焦虑情绪越重。结果:正常(低于50分);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大于70分)。
SDS评分:分值越高则焦虑情绪越重。结果:正常(低于53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大于73分)。
1.4 统计学
由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大,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对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更低,观察组的SDS评分更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分)(±s)
分组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70 52.99±5.34 48.15±4.25 53.35±5.43 48.21±4.27观察组 70 53.22±5.36 45.37±4.22 53.48±5.52 45.45±4.21 t-0.254 3.883 0.140 3.851 P-0.800 <0.05 0.888 <0.05
2.2 两组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对比
干预前,对照组为(14.62±4.21)mmol/L、观察组为(14.67±4.23)mmol/L,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13.82±4.15)m m o l/L、观察组为(10.01±2.52)mmol/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无法进行病因治疗。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治疗变成了系统的管理。原来被忽视的糖尿病教育以及医学营养学治疗也越来越被重视[2]。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基础管理措施,也是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应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充分认识自身疾病,并能正确自我管理[3]。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了患者是否能够达到理想代谢控制[4]。总体原则为确定合理的总热量摄入并均衡分配各类营养物质,以保证患者到达并维持理想体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5]。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更低。
综上所述,糖尿病行饮食+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