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2020-07-07磊,王

关键词:植骨肱骨肩关节

周 磊,王 华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为多发人群.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比较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导致保守治疗的效果不明显[1].在传统的保守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患者出现疼痛、感染、预后效果不佳等情况,部分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以及持续性疼痛,具有较高的致残率[2].老年患者骨骼缺失较为严重,并且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患者的骨质较差,从而容易引发移位或者粉碎性骨折,治疗过程更加困难[3].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手术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采用普通钢板进行固定往往会导致患者固定失败或者骨折再移位情况[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大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57~83岁,平均(66.7±2.4)岁;其中车祸伤9例,高空坠落伤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58~84岁,平均(66.4±2.1)岁;其中,车祸伤8例,高空坠落伤26例.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扫描及X线检查均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无任何肩部神经损伤,患者肩部软组织条件良好;所有患者入院资料相对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功能器官严重障碍的患者,肩部疼痛情况不明显及发生陈旧性骨折的患者,有过往精神病史及意识不清晰的患者.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的方式,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肩部,取患者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进入,逐层分离组织,暴露骨折端,利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适合长度的普通钢板,根据X线透视调整钢板位置,近端松质骨螺钉固定,螺钉长度合适,不能穿破关节面,远端皮质骨螺钉穿透双侧骨皮质固定,对肩袖损伤以及关节囊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术毕冲洗,切口部负压引流,并将切口逐层关闭.

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的治疗方式,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入路同对照组.暴露骨折端,并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利用异体同种骨条进行植骨支撑,在X线的透视下将肱骨近端置入锁定钢板进行锁定,余步骤同对照组.

术后处理: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患肢悬吊制动;术后早期进行前屈后伸及耸肩的练习;术后1周进行内外旋转及外展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大活动力度;术后1个月经X线检查,若骨痂开始生长,则可加大恢复锻炼的范围,进而使肩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的情况越剧烈;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越好;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的恢复情况越好.

疗效评定.优:患者肩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疼痛基本消失,经X线检查骨折部位完全愈合;良好: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明显好转,疼痛得到显著改善,经X线检查骨折部位愈合情况良好;一般:患者肩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疼痛情况仍然存在,但症状相对减轻;较差:患者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未有任何改善.优良率=(优+良好)/总例数×100%.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螺钉松动、肩峰撞击及脂肪液化.总发生率=(螺钉松动+肩峰撞击+脂肪液化)/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VAS、SF-36及NEER评分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与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SF-36及NEER评分

组别nVAS评分/分SF-36评分/分NEER评分/分手术前术后3个月手术前术后3个月手术前术后3个月研究组342.0±0.81.8±0.36.5±3.468.6±3.049.3±5.290.7±2.0对照组341.9±0.92.3±0.86.8±3.262.0±3.348.6±6.082.3±2.2t2.31514.6371.23713.0673.11612.349P>0.05<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 讨 论

在对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骨移植进行治疗是一种常规有效的诊疗方案.骨移植的治疗能够对患者进行机械性的辅助支撑,同时可使患者骨折部位加速骨重建[6].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填充缺损的骨组织是肱骨近端骨折植骨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7].在临床中采用修复骨缺损的材料种类较多,如脱钙骨、自体骨、人工骨及同种异体骨等.同种异体骨使用较多,因为同种异体骨具有天然骨的形态,与天然骨较为接近,同时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活性物质及蛋白等[8],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使肱骨尽量保持血液循环的状态,并且稳定骨折端,能够尽早开展功能恢复的锻炼.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加速骨折愈合的同时能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还能减少患者软组织的剥离,从而利于患者骨折的有效复位[9].该手术的关键是将干骺端骨块与结节骨块及肱骨头进行固定复位,无需进行软组织的过多剥离及解剖复位,防止肱骨头供血受到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大多骨质疏松比较严重,在钢板螺钉以及普通的克氏钉进行内固定的过程中,复位的情况难以持续,因此更加体现锁定钢板的重要性[10].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能够有效地将骨折、锁钉以及钢板等联合为一体,从而提高抗拔出及抗旋转的能力,并且骨膜剥离少,局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的保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11].

本研究显示: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与 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充分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有助于肩功能的恢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的治疗方式操作过程相对简便,利于患者预后.在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对于嵌插骨折或者未移位骨折的患者,应采用超肩关节小夹板或者颈腕悬吊带进行固定;对于成角骨折或者存在移位的患者,应采用外展牵引术或者闭合手法进行修复;对于骨折移位失败或者难以进行手法复位的患者,以及陈旧性骨折或者脱位骨折的患者应采用手术切开的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复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传统内固定的方式种类较多,例如克氏针、钢丝、拉力克氏针、直角钢板以及T形钢板等[12-14],但治疗后往往出现固定不够牢固,容易出现骨折的再次移位,因此术后不能进行早期的恢复训练,致使患者肩关节的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的情况,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5],但该技术仍然会有部分并发症的出现,因此,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遇到的治疗问题也将会得到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肩功能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植骨肱骨肩关节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