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助益写作教学的策略

2020-07-06印海滨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钱塘景物古诗

印海滨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简约而含蓄,深受大家的喜爱。古诗词语言形象凝练,短短十几字却蕴含着诗人、词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从小学到中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钱塘湖春行》为例探讨古诗词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古人写的诗词,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太多了。就拿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来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先,盼望着,春天终于款款走来,踏青成为了时尚,诗人白居易也迫不及待。诗的首句交代了钱塘湖的方位,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一边走,一边观赏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情态。写作记叙文,也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这首诗开门见山就做了交代,值得借鉴。

其次,诗的二、三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早春景物,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婉转的歌喉向人们传递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人们也开始了春日的劳作。莺在歌,燕在舞,美丽动感的画面显示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可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视角可以将景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画面感。还有心理描写,“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让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再次,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所写景物紧扣早春特点,因为是早春,还未百花盛开,所以诗人能见到的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而且春草还没有长得丰茂,刚刚没过马蹄,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诗句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带有了诗人主观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早”“新”“争”“啄 “乱”“浅”“渐欲”“才能”准确而生动地把詩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描述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可见,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第四,春天的静好让人产生舒适的心情。春景让人沉醉酣睡,不知不觉踏青活动即将结束,但诗人意犹未尽。尾联略写诗人最爱湖东沙堤,白堤贯穿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个例子可以表明把古诗文和写作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是提高学生古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中学生作文难,难在对一切有表现力的大自然景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解读大自然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古诗词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范例,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结合所学诗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写作难在不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并不是凭借感官在自然界中盲目地搜索,观察要受到观察任务的制约,让学生根据要完成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步骤等,然后再观察。比如,白居易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去感受大自然,观察和倾听花香鸟语。

2.指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古诗跳跃空间大,学习古诗的过程就是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在《钱塘湖春行》中,颔联一句“谁家”二字的疑问,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其实,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诗中语言的提示,调动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出作者未提及的内容,就能成就一篇好作文。

3.训练学生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和可以写的事很多,写作时需要选择,选择的材料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中材料的取舍,学习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钱塘湖春行》,作者就是根据主题需要,选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材料,从动物到植物,从仰视到俯视,自然而顺畅,材料的有序组织更好地传达了热爱大自热的主题思想。

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写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将不是难事。

猜你喜欢

钱塘景物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钱塘·花已开
钱塘、仁和、余杭三县的排名之争
劳劳亭
潮起钱塘
白居易写诗
写好家乡的景物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