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困境和应对策略研究

2020-07-06毛睿

青年生活 2020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应对策略

毛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和多种信息资源、多样社会思潮的重要传播媒介。西方国家技术霸权的存在,主流价值观被干涉、多元化社会思潮对主导权的消解、多话语中心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把控力、传播力的削弱、话语表达方式过时等困境对我国主流网络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冲击。有鉴于此,探寻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路径是新时代必须重视和突破的时代课题,需要以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从我国主流网络意识形态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出发,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去探究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和策略,以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困境;应对策略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方向,必须牢牢掌握。在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已经从现实领域延展到网络领域,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因此,把握当前形势,看清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及挑战,并相应地探寻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和对策,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新时代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困境,并探析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及对策。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

网络意识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中通过丰富的网络实践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对其内涵以及基本特征的解析有利于深化我们对研究目标的认识,有利于找寻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存在的风险,也有利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

通常而言,对所研究的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阐释及分析,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当前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有多方面的见解,一是认为网络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关系紧密,是传统意识形态向网络场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意识形态的新领域,是当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形势、新途径;二是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意识,是一种影响和指导民众进行网络实践的思想体系,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反映着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三是赋予网络意识形态阶级属性,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在网络上构建的观念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其根本利益。但一些观点存在些许不足,网络意识形态并非传统意识形态在网络场域的简单延续,其产生根源是基于网络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在网络主体存在形式、社会关系构成形式上区别于传统实践活动。

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现实与网络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网民通过网络场域,进行网络实践后形成的具有一定阶级属性和价值引导功能的有机思想体系。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一个国家凭借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制度体系来保障自己免受其他思想干扰和颠覆的能力”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必要保障。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传播时代下,通过丰富的网络实践而逐步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时代特征,具体来说,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主要具有网络意识形态信息生成及发展的互动性、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融渗性、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等基本特征。

1. 网络意识形态生成及发展的互动性

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的有机思想体系,随着网民的网络实践而产生、变化、发展。“网络群体间的互动包括网民个体间、网络群体间以及网络个体与群体间的三种互动”,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并非独立的个体,其网络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意识形态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互动交往的,网络个体在信息接收和交换過程中不断产生意识冲突,并在双方势力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向着达成共识的方向发展,因此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2.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融渗性

网络空间自由度较高、信息准入门槛较低,与传统领域相比,网络空间的边界被打破,多元主体由于摆脱了地域空间限制,可以自由散播涉及意识形态的相关信息,并能迅速的传达到世界各地,渗透到个人的生活当中。但是这种高速传播效率和低门槛滋生了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缺乏对信息内容的严格把关和控制,一些非理性、不科学的碎片化信息、虚假谣言、富有意识色彩的内容等充斥着网络空间,容易对网民形成误导,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3. 网络意识形态信息的去中心化

“网络信号连接不同个人电脑的网状拓扑结构为基础形成了扁平化结构,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上,网络信息发布者都可以发布信息”网络空间的扁平化使得各个个体都能成为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中心,网民的个性得以张扬,个性化导致价值理念的多元化。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相比,当今的网民能从不同维度和价值取向发表意见,俨然已经成为个人“媒体”,在网络平台中形成了没有中心而人人都是中心的格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把控力、话语权都具有消解作用。

二、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困境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各种信息资源和多种社会思潮的交流场域,其在影响世界技术、社会、经济、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的同时,对各国意识形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其间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加隐蔽,因此,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梳理网络意识形态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加以把握。

(一)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境外思想渗透加剧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依据强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并依此占据网络技术先行优势、控制网络命脉并利用技术霸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打击。当前,“全球互联网 13个根服务器中,有10个在美国;全球80% 以上的网上信息和 95% 以上的服务器信息由美国提供; 超过 2 /3 的全球互联网信息流量来自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仗技术优势,向我国大肆宣扬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潮,意图通过互联网从思想上对我国进行攻击和分裂。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消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立足于信息化和符号化的网络场域,以理论的科学性和伦理的正义性为基础,以形成具有普遍认同的网络价值准则和维护政党、集团或阶层的政治合法性为目标,以价值引领、制度规制、权威塑造为手段,通过网络媒介有目的地引导公民将分散的思想和观念自觉地融入政党、集团或阶层意志的力量和权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各话语主体发声的舞台中心,与传统物理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不同,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更大风险,其形成的自发性更强,不同阶层、集团发声的方式更自由、渠道更广阔,意识形态管控力受制,多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内容的出现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力、弱化网民的主旋律认同感。

(三)多话语中心传播方式削弱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网民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在虚拟个体和现实个体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源源不断的网络实践所形成的价值内容的话语权力以及言说权利的总和。相较于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所具有的权威性,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具有平民性的特点,即网民言说的资格,重塑了传统意识形态领域金字塔式的话语权力结构,变革了传统的由上到下的单方向性传播模式,这就加大了意识引导和灌输难度,以及社会意识整合的难度,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把控力以及传播力。

(四)话语内容滞后、话语表达方式过时

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往往具有强烈的灌输性、抽象性和概念性。传统话语表达方式往往采用模板化的语言和空洞化的理论,脱离了人民的关切,丧失了生机活力和亲和力,更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甚至还有可能使人民产生反抗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看,这种现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程度不够有关,而在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来看,我国多局限于利用行政性的手段及官方性的推广,互动性较弱,反馈速度较慢,无法对网民关切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及时做出回应。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路径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在当前新时代中,我们必须要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将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此,我们要从网络核心技术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强化宣传、建设系统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才建设、掌握国际发声主动性等多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以维护新时代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国内层面

1.以技术创新突破西方网络霸权

近年来,“海外攻击集团持续对中国政府部门的网站进行分布式攻击,网络攻击率居高不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起步较晚,相较于英美等西方国家水平较低,他们依靠技术优势可对全球范圍内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控制信息和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以灌输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对抗这种压迫和冲击,其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安排的角度加大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网络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培育网络技术创新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远离西方国家的干扰提供技术基础和制度保障。其二,要处理好自主和开放的关系,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把有益的技术成果和经验直接拒之门外,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借鉴和学习国外技术,应该要形成独立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独立自主的创新成果来切实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其三,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立足于大数据分析,要加大开发自主舆情监测系统,提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和敏感度,要做到尽快察觉、及时处理,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最小化。

2.以内容建设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网络信息纵横交错,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交融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提高民众接受度,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变革话语内容,以富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贴近生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滋养人心、引领价值认同,要立足于当前中国实践,从现实的生活出发,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营造主旋律高扬、正能量充沛的良好局面,使网络意识形态内容既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又能为人民所接受;其次,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避免单向性地去灌输意识形态内容,要及时倾听民众呼声,回应民众关切,注重网络交流和反馈,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反应迅速的网络空间,提升网民幸福感、获得感,推动网民主动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以宣传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辐射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带来,网络生活的便利性和自由性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宣传、发散推广渠道也得到了拓宽,可以聚焦于打造集网络问政、党建工作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宣传、监督网络舆情的网络宣传阵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争夺网络阵地的话语权。首先,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自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到坚守网络意识形态红色地带,开拓灰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的有机统一,在面对错误思潮时要积极面对,敢于发声;其次,要团结、培养和管理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纽带作用。网络意见领袖是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原创性的观点和看法,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重要群体,其具有两面性,对网民的沟通兼具积极和消极地影响,因此,首先,要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和沟通,要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政治引导和能力培养,促使他们释放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4.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保障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网络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后花园,其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网民的价值判断,更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此要加快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形成网络空间的法律体系。法律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制度基础,为维护网络意思形态安全提供制度条件,要以安全为核心,要具有实用性,要落实问责制度。其次,要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能力。既要强调网民的自我道德约束,又要重视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合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合治理的新格局。最后,要加大网络治理人才培育力度,要培育新时代懂法律、明政策、讲是非、有信仰的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人才。

5.以人才建设为网络安全事业提供智力支撑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专业性人才的队伍越庞大,我们应对西方国家技术霸凌和思想渗透的“硬件”就越有保障,要建设多层次,兼备数量和质量的强劲人才队伍。首先,要造就一批聚焦网络技术创新的人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而创新驱动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加大网络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培育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才能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网络技术霸权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打击和限制;其次,要铸造一批专业性强,精通业务,讲政治的,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人才,培养出有信仰,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力量。最后,立足于新时代,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网络意识形态鉴别、领导和处理能力,领导干部要以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鉴别有害信息的能力,并能引领和引导人民群众鉴别错误思潮,明辨是非,及时了解人民需求和期盼,处理好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以树立良好的党和政府形象,提升主流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

(二)国际层面

1.以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话语权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只有讲好了“中国故事”,才能让“中国声音”播放到世界各地,才能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思想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才能使世界各国和人民更加准确地认识我国。中国故事要有中国人来讲,中国故事要把政治话语权内容融入其中,提升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认可度和知晓度,在讲述“中国故事”过程中要注意形式,展现我国大国形象与担当,由此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解、消除偏见、缓解冲突。

2.以積极态度提升国际舆论表达

当前在国际发声能力和国际“音量”上,我国与西方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境外媒体集中、持续攻击我国道路和体制,并对我国香港、新疆、台湾问题上多点出击,形成包围态势,在这种具有复杂性的国际舆论场域中,我国主要还处于被动回击的位置上,缺乏舆论斗争的主动性,不利于我国政党和制度正面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增强在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治理,要在国际舞上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时,应加强和各国的交流,在交流中增进双方理解互信,以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最后,要积极主动发声而非被动应对,要完善自己的应对机制和反应速度,并加强在境外媒体平台发声的能力。

四、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社会发展方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受到的多重冲击,并从国内外两手同时加以应对来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新时代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史献芝.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路径[J].探索,2018(04):172-178.

[2]黄冬霞,吴满意.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J].社会科学研究,2016(05):107-112.

[3]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1):98-107+159.

[4]孙丽丽.网络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危机及其治理之道[J].理论导刊,2015(09):23-26.

[5]刘建伟,李磊.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焦点与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05):52-59.

[6]王小群,韩志辉,徐剑,朱天,饶毓,摆亮,毛洪亮.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J].保密科学技术,2019(05):4-9.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应对策略
网络拟态空间的意识形态治理路径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