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器视角下的红山文化源流考察

2020-07-06林朝阳

青年生活 2020年15期
关键词:器形红山考古学

林朝阳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安特生和毕达生发掘了锦西砂锅屯洞穴遗址,其中新石器时期遗物包括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1]。1935年,日本考古学会由滨田耕作带队对当时的热河省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命名了赤峰一期文化和赤峰二期文化[2]。1954年,尹達先生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时期时代遗址》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将日本学者提出的“赤峰第一期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3]。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墓葬和遗址,并对辽宁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苏秉琦先生在辽宁兴城会议上,根据新发现的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推断,“我国早在五千年前,已经产生了植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80末90年代,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地区发掘了白音长汗遗址、二道梁、南台子遗址。2000年后,发掘了小东山遗址、上机房营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发现了一批红山文化遗址,对红山文的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1、关于分期

对于红山文化源流的研究学术界早已接受了红山文化是本地文化与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碰撞之后的学术观点。但在红山文化如何与周边文化交流发展和分期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1985年郭大顺先生和马沙先生最先提出红山文化的分期和地方类型划分,认为大凌河流域与老哈河流域有较多差别,大凌河流域出现较晚的时代特征[4]。1989年杨虎先生把红山文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兴隆洼F133遗存、二是西水泉类型,三是东山嘴类型。并认为这三种类型分别属于红山文化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5]。

三期说,1991年赵宾福先生提出红山文化跨度很大,基本经历了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三个发展阶段[6]。张星徳女士提出红山文化可分为三期,其年代分别与中原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相当,两者观点基本相同[7]。四期说,朱延平先生把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分为四个阶段,并认为红山文化的一二期属于该区新石器考古文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红山文化的第三四期则分别属于该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第三和第四阶段[8]。刘国祥先生赞同朱延平先生的四期说[9]。陈国庆先生也将红山文化分为四期,但具体遗址期属与朱延平先生差距较大[10]。索秀芬女士和李少兵先生也将红山文化分为四期[11]。为了明确红山文化的源流脉络,研究红山文化在其大约1500年的时间里于周边文化的交流和自身的发展。将红山文化分期并与同时期文化做时间上的比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分期上选择赵宾福先生对红山文化的分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立足严谨科学的概念体系,对分期与类型做了界定。2,动态发展、互相交流的层面,考虑红山文化的编年体系。3,比较中原材料,从宏观角度,审视整个中国新石器发展的脉络。

2、陶器特点

红山文化早期在陶质上:赵宝沟文化的陶器主要以夹砂陶为主而泥质陶比较少见,红山文化中泥质陶占陶器总量的比重较大。后冈一期遗址中泥质红陶占总陶器比重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制法上:赵宝沟文化使用泥圈套接法而红山文化与后冈一期文化泥条盘筑法。在器形上:红山文化平底筒形罐斜口器与赵宝沟文化相似外,红山文化早期与后冈一期文化有很大的交集,钵、壶、碗等,红顶钵和夹砂圜底斧来源于后冈一期,但后冈一期的陶器种类更为丰富。在纹饰上:红山文化陶器多吸收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的之字纹。彩陶纹饰多来源于后冈一期文化短平行竖线、平行斜线、平行斜线组成的三角纹、宽带纹等。

红山文化中期在陶器的种类上:陶翁的数量和种类增多,出现高体小底翁、双向喇叭口器座、耸肩盆等这些来自庙底沟文化元素。于此同时陶壶逐渐消失。在器形上:钵、盆等器物的厚唇叠唇外突逐渐变为晚期的圆唇和尖唇。在纹饰上:出现了压印之字纹,之字纹的多种组合纹饰减少,变为结构较为单一的单向划纹。吸收了庙底沟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弧边三角纹、窝纹。

红山文化晚期器形:钵、盆等器物的厚唇叠唇外突消失变为圆唇和尖唇。彩陶壶折唇钵盆或盆消失,出现了连口深腹小平底的器形。制法:出现轮制技术。纹饰:出现了交错三角纹、网格纹等纹饰。红山文化晚期在器形上对小河沿文化器形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庙子沟文化大量吸收了红山文化的筒形罐。

3、源流和影响

在红山文化陶器出现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早期了本地原有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如敞口、微弧腹筒形罐继赵宝沟文化筒形罐器形,斜口器来自于赵宝沟文化。横压竖排之字纹和竖压横排之字纹来自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泥质钵和夹砂圜底釜等泥质陶器形来自后冈一期文化。中期彩陶图案吸收了庙底沟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弧边三角纹和涡纹,彩陶图案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兴隆洼文化与赵宝沟文化元素。双向喇叭口器座、耸肩盆等这些来自庙底沟文化元素。红山文化晚期吸收了大汶口文化的勾连纹,轮制技术可能来自大汶口文化,在器形上对小河沿文化器形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庙子沟文化筒形罐和彩陶纹饰大量吸收了红山文化因素。

运用林沄先生的话“辽西地区是一个奇妙的历史漩涡所在,它把不同起源的成份在这里逐渐融合成一种相当一致而稳定的综合体,又把这种综合体中的成份,像飞沫一样或先或后地溅湿着四周地区。

参考文献

[1]安特生著,袁复礼译:《奉天锦西县沙锅屯石穴遗址》,《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年。

[2]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先史遗迹》,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

[3]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书店,1955年。

[4]郭大顺、马沙:《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 1985年4期。

[5]杨虎:《关于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1989年。

[6]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1期。

[7]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1991年8期

[8]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1991年。

[9]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

[10]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华夏考古》2008年3期。

[11]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11年3期。

猜你喜欢

器形红山考古学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考古”百议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开展
小议考古学和“中国”的结合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红山玉鹰石造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