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早期劳动分工思想探析

2020-07-06魏现广

青年生活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历史

魏现广

摘要:劳动分工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在其许多著作中都对劳动分工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对劳动分工的探讨,涉及到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马克思的劳动分工思想有早期和中期之分,马克思对劳动分工进行了多领域的分析,涉及到分工与私有财产,分工与异化,分工商品等诸多问题,对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分工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分工思想。

关键词:劳动分工;社会;历史

劳动分工是人们为完成共同的活动目标而进行的协作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劳动分工的形式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在早期人类历史阶段劳动分工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类活动在形式和规模上的增多和扩大,劳动分工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基本形式的劳动分工,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劳动分工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涉及到经济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学科的许多问题。劳动分工一词的含义,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各有见解。但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劳动分工,指人类劳动的一般形式,即人类劳动之间的协作。狭义的劳动分工,是一种历史形态,即以劳动对象、工具、目的、和劳动者的特点所做的劳动划分,通常所说的劳动片面化、固定化这类分工,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分工。就一般意义说,劳动分工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社会上劳动种类、劳动部门和生产工序等的划分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即人们在同一时间里从事的不同劳动。也就是说,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自己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前者是劳动职能的不同组合,后者是劳动者与劳动职能的关系,简言之,分工是劳动社会化的形式,即在大范围的劳动协作中,各个劳动者从事一种特殊的、独立的部分活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某一种甚至某一种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程序的工作,但不能离开社会去进行。或者可以这么说,劳动分工把人变成个别劳动者,但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即社会化的劳动。劳动分工使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劳动,为他人劳动,也都要靠别人的劳动,靠社会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里,有必要区别一下个体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

个体劳动分工指个人在群体的劳动协作中从事的具体工作形式,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和专业化,个体劳动分工是针对个体而言的,社会分工则是从社会行业划分的角度而说的。马克思说过“分工起初只是性别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人与人首先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关系,人们劳动分工最早也是在两性间展开的,因性别的差别而从事不同的劳动范围,担负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职能,这就是两性分工。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曾经说过,是神使男人的身心更能耐寒耐热,能够忍受旅途和长征的跋涉,所以就让男人做室外工作。而由于神使女人的身体对这种事情的忍耐力较差,所以就让她们做室内工作,这当然是借神秘的观念来探讨性别分工的。

劳动分工自从在历史上表现出来以后,就在各方面一直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考察劳动分工的發展史可看出一方面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快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繁荣,使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现实中的阶级差别、阶级剥削和压迫,带来了劳动的强制性、片面性和劳动者职业的固定化,甚至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对彼此劳动的过分依赖,使个人受支配于由个人自发分工所形成的总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但不管如何,劳动分工总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

马克思曾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前提是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物质生存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物质的关系可理解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生产关系,劳动分工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人类早先的劳动分工是自然地发生的,就个体讲,一开始就有一定的分工形式,而每一个阶段,或者说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力状况都决定着它所特有的劳动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从这一点讲,劳动分工既可以表示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又可表示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阶段。

社会历史演进至今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劳动分工在这些阶段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早期,人刚脱离了动物界,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劳动生产时期,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那时人类仍然是半畜生、野蛮的,在自然力量之前甚至是无能为力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过着群体活动,除了靠攫取自然赋予的现成食物之外,大都没有别的生产活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之一。那时候的工具,大多是稍行加工的石块和木棍。这种工具,在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对人们的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延长了人的天然器官补助了双手的不足,帮助人们去获取自然界中现成的食物,帮助人们采集野生果实,进行狩猎活动。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靠简陋的工具,个人要想单独地同自然界作斗争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须共同活动、合作和互助。那时的劳动分工是自然地发生的,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分工,亦既是人类自身生产方面的分工。这个时期的活动,主要是寻找现成食物。这当中的分工,大体按着年龄即按幼儿、成人和老人的不同体力完成不同的工作。当工具和生产技术进一步改进,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原始社会便由母权制阶段阶段进入父权制阶段。在这个阶段,锄耕农业向犁耕过渡,驯养动物向畜牧业过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新的发展。由于生存活动内容和范围的增多和扩大,人们开始了与以前不同的活动形式,出现了新的劳动分工。同时,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以前存在过的偶然交换变成了经常交换。交换起先只在不同部落中进行,后来由于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发展,氏族内部各成员间也渐渐出现了互相交换,而随着交换的扩大和增多,原来的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分裂为各自独立的劳动。原来由于体力不同形成的自然分工,被按生产部门不同而实行的社会劳动分工所代替了。马克思指出“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是靠务农生活的,在这个阶段上,分工还很不发达,仅限于家庭中现有的自然产生的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的直接后果便是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这样有的部落就可以把以前在战争中抓到的原要杀掉的战俘留着不杀,强迫其从事生产活动,为在部落或氏族中一些军事酋长式的特权人物提供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劳动分工还为奴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就是说,随着劳动分工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财富的增加,产生了社会的最初大分裂,将人们分为两大阶级,即主人和奴隶。

分工是一个与生产力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 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现实力量,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现实性。恩格斯认为,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一客观的历史规律不是产生于上层建筑, 而是植根于社会生产。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 人类社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客观规律。同时,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也逐渐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马克思论述分工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4]《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J],王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5]《重思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源头》,洪燕妮,[J]《哲学动态》,2016.03.

猜你喜欢

社会历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新历史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