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快乐教学

2020-07-06王鹏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创设

王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在笔者看来,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个快乐的过程,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无疑是个前提条件。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快乐教学”可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快乐游戏,轻松学习

游戏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天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学习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比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功夫,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买过,有的说没有。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买一次东西呢?”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出来,并标上价格,让学生说,如果你想买毛巾,价格为4元9角钱,你应该怎样付钱。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说:“付两个2元,一个5角,两个2角。”另一个说:“付4个一元,9个一角。”还有的说:“付5元,让售货员找回1角。”孩子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兴趣高昂,说出了很多种付钱方法,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我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 教学中创设情境

在教學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使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大大提高。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

三、 运用多媒体,拉近距离

多媒体,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兴趣勃勃地展开求知的翅膀,将学生带进广阔的知识海洋,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与进取。

如在数学课堂中将枯燥单一的练习题用多媒体演示出来,或设计成动画游戏,使习题变成有趣的练习,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答对了还有悦耳的音乐或精美的图像奖励,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在笔者看来,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轻松、快乐地畅游在数学的王国中。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