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互动课堂,助力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共享

2020-07-06秦幸玉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教研

秦幸玉

“栗林小学的孩子们,你们好,我是岱庙办事处南关学校的张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咱们挥挥手,好吗?”透过录直播教室内的电视,这是南关学校张义慧老师与来自邱家店镇栗林教学点的孩子们的亲密对话。不同地域的孩子,端坐在各自学校,却因网络联校走到了一起,齐写一个字,共答一道题,同上一堂课。

“张义慧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教学课,原来教育教学也能如此有趣。”栗林教学点的老师这樣说道。课后,大家在为张义慧老师精湛的教学能力点赞的同时,更多的是就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探讨。

泰安市岱庙办事处南关学校地处泰安老城区,始建于1948年,共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0余名,在职教师31名,其中省优秀教师1人,市区优秀教师5人,市教坛英才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区卓越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0名,学校是泰安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山东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邱家店镇栗林教学点目前有一年级和二年级各一个班,班额小、师资少,需要老师包班教学,每位老师个人专长不同,涉及所有科目显得有些困难,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学科。

原本隶属于不同区域的两个小学,怎么能连在一起呢?原来,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泰山区教体局要求,岱庙办事处南关学校和邱家店镇栗林教学点成为城乡结对学校,通过实施远程互动课堂,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推动结对学校师生的交流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南关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远程互动课堂的开通,不仅让农村薄弱学校的孩子与城镇学校的孩子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让老师们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通过在线教研、在线评课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远程教育,

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可能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一些偏远地方,缺乏好学校、好教师成了孩子们成才的“拦路虎”。这些教育资源的“鸿沟”应如何填平?“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以往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教学模式。这种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线上教学,是面对面教学的很好补充,同时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学校,南关学校百兆光纤接入主干网,各教室、功能室、办公室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访问,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教师人手一机,同时学校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激光打印机、速印一体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确保教师办公和学校工作的正常化。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教学交互式一体机,实现班班通;拥有多功能综合电教室1间、自动录播教室1间、高标准数字化微机室1间,建设了班班通直播教室、数字化图书借阅系统、校园网络全覆盖室内外监控系统等设备。学校创建有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各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依托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开通了教师个人空间、学生空间,人人参与创建教育云空间并积极上传,交流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园自动化办公、视频点播、教学资源上传分享等功能。

“平台+终端”,南关学校良好的互联网教学设施和平台,使得他们和栗林教学点的同步教研和互动课堂成为可能与常态。对于老师而言,主讲教室的老师可以为两个学校的孩子同步授课,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现在都做到了,并且基于集成度高的设备,操作起来也十分简捷,这样也能避免占用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地授课和听课。而听课的老师如今足不出户,也能与城区优质学校的名师交流和分享经验与心得,有效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当然,如何把信息技术“化”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因学施教、有效教学、精准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成为破解问题的关键。

两所学校的老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基于共同的教学愿景,在这里合作交流碰撞,共思、共学、共成长。互动课堂首先要精选课型。因此,每学期初两校相关年级的老师会互相通过方便的联系方式,或通话或微信,互相交流,熟悉学生情况,根据需要制定每学期的互动课科目和课型。

执教老师会把课件和教案分享到群里,进行线上交流,对于教案中的一些预设问题进行调整,达到真正有效的集体备课。通过课前设计交流导入、课堂交流互动、课后思考分享汲取大家智慧。如,语文课可以选取读书推荐课、拼音课、识字课、复习课,写人的课文学习、写景色的课文等,以一篇课文带整个单元的学习;还可以选择音乐课、美术课等。每学期由南关学校骨干教师、各级名师,分别执教不同科目、不同课型,实现一人上课,优课共享,典型带动。

每学期的互动课堂,双方的老师对于学生们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一开始我们还担心有的学生会不适应,但是没想到大家马上进入状态,在提问和作业展示环节都能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老师们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真正实现了课程同上、资源共享、有效互动,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说都受益匪浅。”

课下全面合作,

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和优质化

南关学校和栗林教学点同心同德谋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两校的共同愿景。远程互动课堂,悄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促进了两校的课堂变革,助力两校教学品质的再提升。

“远程互动课堂既让农村孩子可以享受到城区优质教学资源,上好语文、数学等学科,又能体验专业音乐、美术教师执教的音美课程,还不影响两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按需提供课堂优质资源,补齐教学点学科教学短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南关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录播室远程互动,加强了校际间合作与交流,两校互通交流治校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等,以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资源共享。通过录播室互动系统,进行校际间课堂之外的备课、研讨、交流、学习,老师们面对面沟通、学习、分享,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炼教研智慧,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实时无缝对接。

例如,通过把学校的课件、视频、优秀教案和教学案例、试卷等教学资源进行共享,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和优质化,以求共同提高、共同促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的落实,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近年来,南关学校和栗林教学点的学生在众多的兴趣社团中,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培养。田径、红领巾电视台、舞蹈、绘画、器乐、合唱、鼓号等兴趣社团活动在全市全区展示获奖。

一根网线破题教育公平,让身处异地的孩子可以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诲,让各校老师在网络的牵引下成为同事,共同进步和成长,更让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互融互通。南关学校和栗林教学点的结对和远程互动课堂建设,为带动基层学校,实现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示范,实现了互动双赢。

南关学校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两所学校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和互动课堂的实效。如加大电教设备的升级,保证网上视频交流更顺畅;教师评价机制及时跟进,对于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和教研的老师,对他们的鼓励、评价与支持,要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等等。多措并举,继续推进远程互动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不断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教研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