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优化相关思考
2020-07-06杨飞云
杨飞云
摘 要:在高校经济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愈来愈频繁的情况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高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将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融入至内部审计所有环节当中,能够让内审工作流程更为清晰,其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高校
一、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概述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确保高校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职能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督职能。在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监督职能是最为基本的职能。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对高校内控制度、财务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价、考核,发现相关工作各个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建议,确保高校稳定运行;二是评价功能。审计单位以审计结果作为依据,对审计对象各项工作运行效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考察其实际绩效能力;三是鉴别职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内部经济活动、财务活动以及办学活动等进行充分鉴证,并出示相关报告作为依据,为有关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二、基于内部控制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基于内部控制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点。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显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一些高校内审工作能力与高校发展规模无法匹配,会对高校稳健运营产生影响。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关联起来能够为内审工作具体实施提供指引方向,促进内部审计由监督审查型转变为管理咨询型,为内部审计打好根基,不断提升高校综合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办学目标达成。
三、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愈来愈受到高校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去掉存在着一定问题。例如,在计划阶段,高校内审部门立项以及相关任务设置均为一些常规性的审计项目,这些项目与高校长期发展战略关联性不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内审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在内部审计工作初始阶段,部分项目方案并未接受细致的核查,甚至凭借主观经验来制定审计目标及方案,缺乏科学依据为支持,后续审计工作质量必然会受到潜在影响[3]。又如,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制度内容不够规范,导致相关工作较为随意,某些审计工作人员甚至直接套用企业内审模板,但这些内容与高校内部审计要求并不兼容,导致内审效能下降。同时内审工作缺乏科学性的调研及考核,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再如,在审计报告生成过程中,部分工作组未能从内控层面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作出综合性研判,所提出的建议停留于表面,未从大局出发,角度较为狭隘,报告不够细致。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完善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一方面,要将审计前调研落实到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被审对象工作内容、性质以及进展情况,做好充分调研,将一些关键性的、要着重审查的内容提炼出来,提出可靠、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部门要详细研读被审计对象工作流程规范,充分掌握被审计对象内控流程体系,找出被审计对象相关工作流程、业务流程当中的薄弱环节,扣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审计计划以及审计方案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能够让审计项目实施起来“事半功倍”。审计部门需要对审计方针做出整体规划,审计前要适当对项目做出合理预测。对于项目需要耗费的资源做出成本估值,并以此为依据确认预算。对被审计对象组织框架当中的重点环节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判断,挖掘出高危风险环节。以责任机制为导向,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做到责任到人,让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升审计效率以及审计质量。
(二)以内部控制为导向实施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结合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规范性的操作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流程主要包括深入调研、内控测评、实质性测试、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等。各环节均要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将内控与内审充分关联起来。在内控测评过程中,先进行初步探索,对内控风险以及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可靠性作出合理评估,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高校管理活动当中存在的偏差进行适当纠正。在实质性测试过程中,内审工作人员需要以内控测评结果为根据,确认实质性测试相关基础事项,在采纳合适样本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审计流程。在被审计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面,要结合财务收支情况,并以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为导向,对其任职期间重大事项进行盘查。在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可将内控要素化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涵盖内控环境、控制活动以及监督评价。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内容的细化,其中内控环境含有信息应用、发展方向、制度建设等评价指标;控制活动含有控制程序、控制方法、风险控制、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以及风险控制;监督评价含有控制监督以及控制评价。通过设置上述指标能夠对内控工作作出有效评价,并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三)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在审计成果应用方面,高校内审工作组要基于内部控制对审计报告进行全面剖析,提出改进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持续性的优化,将内部审计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被审计对象要对审计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纳内审建议并进行整改,并与类似问题关联起来,尽可能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出现。上级管理部门以及高效管理部门应该将审计结果作为管理决策依据,强化部门负责人监督,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让高校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另外,审计部门要适当拓展审计成果应用途径,以审计成果为基础,完善纠错机制建设,做到“审计必查,责任必究”,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张惠青.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会计控制中的作用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13(36):86,89.
[2]王一中.地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2):118-119.
[3]高云丽.基于内部审计角度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J].商业经济,2019(10):192-193.
[4]黄若男.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改进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