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幼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2020-07-06王李宁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妇幼妇幼保健婴幼儿

妇女儿童健康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人口政策调整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妇幼健康产业的消费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本文基于妇幼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研判“全面两孩”政策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结合新形势新政策,提出未来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妇幼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孕产保健。全方位孕期保健服务全面普及。全国产前检查率不断提高,城市从1996年的83.7%上升至2018年的96.6%,农村从80.6%上升到95.8%。各级医疗机构探索开展产后乳腺保健、盆底功能康复等医疗保健服务。社会办医力量加强,提供个性化产后保健和康复、月子护理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儿童保健。2018年,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2%,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2.7%。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全面开展,儿童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健全,个性化营养指导得以强化,儿童营养得以极大改善。

妇女和青少年保健。各级妇幼医院和保健机构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保健和健康咨询等服务,2018年门诊量达133万人次。更年期门诊逐渐在妇幼保健机构普及,为更年期妇女提供健康状况评估,给予心理咨询指导、激素测定、骨质疏松诊治和个体化健康教育等服务,2018年门诊量达232万人次。

二、人口政策调整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我国妇幼产业规模相当庞大,是健康服务的重要人群。我国目前妇幼健康产业刚刚起步,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有着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市场缺口很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将带动妇幼健康产业大发展。

婴幼儿产业。“全面二孩”政策将显著加大社会对婴儿和儿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婴幼儿用品消费投入占比不断增加,仅2016年,婴幼儿产业交易额增长率达15.9%,婴儿用品、婴幼儿服装、婴儿食品类、儿童玩具类等行业将加快发展。目前母婴市场平均消费水平约为7800元/年,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3.6万亿元。

妇幼保健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要达到16万亿。在大健康产业中,妇幼产业占了半壁江山,粗略估计,妇幼产业至少有8万亿市场规模。“全面二孩”实施也将直接推动妇幼保健行业发展,目前专业妇幼护理保健行业资源仍然稀缺,产前检查、围产保健、产后康复、月子护理、婴幼儿专业护理等需求显著增加,市场十分广阔。

家庭服务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家庭幼儿数量增加,叠加老龄化特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结构特点十分突出,家庭成员承担家务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社会专业家庭服务的需求缺口很大。优质的家庭服务既能解决养老和育小的问题,还能够让女性平衡好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有利于女性职业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有能力支付家庭服务消费,家庭服务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推动妇幼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以满足妇女儿童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推动妇幼健康产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支持专业医疗机构在妇女儿童保健和医疗服务方面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服务全覆盖。鼓励民营资本、外资投资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健康咨询研究机构加快发展。围绕育儿备孕、产后康复以及育儿各阶段的妇幼保健需求,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妇幼保健用品、婴幼儿食品、儿童安全座椅、玩具等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公共卫生、临床医疗和保健专业人才交流融合,完善学科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妇幼健康产业市场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完善妇幼健康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允许各种所有制、各类资本进入大健康产业领域,加快形成公平公正和竞争有序的妇幼健康市场体系。鼓励妇幼健康行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生命科学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妇幼健康服务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低水平重复和简单粗糙模仿的商业模式,促进产业技术、服务和产品高端化发展,推动妇幼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三)大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家庭服务业态,逐步建立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需求的家庭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孕产妇护理、婴幼儿看护、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家庭服务业,促进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解决职业妇女后顾之忧。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管理规范的龙头企业,引导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推动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

(四)构建妇幼健康产业监管体系

构建“政府—行业组织—媒体和公众”共治的新型妇幼健康监管机制,加强对妇幼健康医疗服务和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不断完善妇女及婴幼儿健康产品安全标准,健全妇幼健康产业产品、服务追溯和问责体系,实现妇幼健康产业从采购、生产和流通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作者简介:王李宁(1988.3-),女,汉族,广东广州,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口与城镇化经济。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http://www.nhc.gov.cn/fys/s7901/201905/bbd8e-21-34a7e47958c5c9ef032e1dfa2.shtml.

[2]推动高质量健康产业成为战略支柱.魏际刚.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5).

[3]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8〕9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4]何谨.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婴童产业迎千亿级市场.科技智囊,2015(12).

猜你喜欢

妇幼妇幼保健婴幼儿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成果和建议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党建引领的妇幼保健院志愿服务探索与实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浅析档案管理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管理中的作用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宛城区召开全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
中国人口日:农村首批90后超六成没在医院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