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2020-07-06王兴理
王兴理
【摘要】分数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地位突出,运用广泛,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解决分数应用题中合理、巧妙运用一定的策略,化难为易,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应用题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07-02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学生思维模式问题
小学生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之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在形成一种解题思路后,思维往往也就形成了定式,因此题型一旦发生变化,学生们就会出现解题障碍。还不能实现举一反三地解答应用题,单一解题思路大大降低了正确率。
2.思维顺序性干扰
在不少分数应用题的叙述中,已知条件都不是很明显的给出的,有的是倒叙的方式,有的则是隐藏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中,这种情况会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惑,给解题造成障碍。如果一道题目存在多个数量关系,需要进行一定的推倒才能理顺关系,小学生则表现得更为糟糕,出错率非常高。
二、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解题方法和策略
鉴于以上对小学生思维方式存在不足的分析,很有必要加强相应的策略分析,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尝试。
1.设定标准量“1”
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分析,关键的一个点就是让学生找出一个标准量,也就是“1”。一般存在两种数量关系,其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种情况标准量简单明了,整体就是“1”;再就是两个或者多个分数之间的比较,这个“1”的确定需要教师积极地给予分析和指导。
进行该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们理解和学会运用标准量。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时,要引导学生认识“整体”,例如甲是乙的1/3,乙就是“1”。给学生展示一条30厘米的绳子,剪去1/3,是多少厘米?从哪儿剪?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1”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最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个问题,剪去一根绳子的1/3,绳子就是标准量“1”。
存在两个分数的关系时,被比较的一方是标准量单位“1”。例如甲数比乙数少1/3,这里的乙数便是“1”。通过这样的理解可以解答如下分数应用题:水果批发店共有2000斤水果,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1/2,香蕉的重量是西瓜的1/4,那么这些水果各有多少斤?这里应该把西瓜的看成1,苹果的重量则是1/2×1/4,西瓜的重量则是2000×(1+1/4+1/8),进而求得其他水果的重量。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分数应用题是一种题型多变的题目,结构也比较复杂,学生要能很好地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比較宽,才能较好地应付这类题型。鉴于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时,要使用发散性思维,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题,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到题目迎刃而解。
教师进行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和流畅,在以后的学习中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这道分数应用题:育才小学有学生27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例是5:4,那么育才小学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道题的解法有几种?教师可以给予多角度引导。
学生很快得到如下解题方法。
方法一:270÷(5+4)=30(人),男:30×5=150(人),女:30×4=120(人),这种方法是得出每份的人数,再根据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各有多少人。
方法二:男:270×5/9=150 (人),女:270×4/9=120 (人) 。这一方法是把男女的人数转变成学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根据总数来得出几分之几各是多少。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一题多解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建立起不同的关系式,最终形成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学会画线段图
线段图的作用非常大,也是数形结合思想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可以很好地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某学校举行运动会,其中男生人数是21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3/7,那么女生的人数是多少?教师可以把男生的人数看作标准量单位“1”,画出一条线段,代表21人,并且平分成7份,女生的数量比它多3份,也是10份。很明显,女生数量的线段图是由“男生”数量的线段图加上“3份”线段图组成的,即“男生人数+女生比男生多的3/7=女生人数”。在这个解题的基础上,教师再出一道题:女生有42人,比男生多了1/6,求男生的数量。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求解,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指导,使学生画出正确的线段图。
三、结语
分数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叫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好的方法和思路加以引导,使学生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认知和解题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卫国.刍议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J].速读 (下旬),2015(6):163.
[2]羊喜林.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 20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