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信息传播的转向及革新策略初探

2020-07-06郭艳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策略

摘 要:作为新闻信息的主要基础和来源,新媒体时代的数据资源以其鲜明的特点带动新闻信息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播。依托新媒体技术,高校新闻信息传播要拓宽领域以占据信息传播的第一线;进行信息分析以明确传播需求;革新政务运行模式以适应传播趋势,把握主动权,促进科学决策,建设服务型高校,实现战略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新闻信息传播;策略

新媒体技术变革新闻信息传播

20世纪60年代末,“新媒体”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首次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给出“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指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主要支撑[1],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为业态的新兴媒体形态。当前,社会已进入各产业深刻变革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运用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快速增长,其产生和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互与分享的特质带来无边界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组织和个人兼具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三种角色。借助新媒体技术,人与人的交流边界不再受物理空间所限,人际界限日益模糊,日渐融合。新媒体时代,“消除了空间距离,互联网侵蚀了个人与工作场所或近距离群体的关系,使个人和思想相近的人联系起来,无论距离远近。”[2]组织和个人在媒体空间自由进行信息交互与分享,实现信息的精准传播和价值的共享,受众的自主性得到空前加强,形成了全新的话语权构建机制。

第二,海量的信息带来数据分析的可能。新媒体时代,人、物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空前开放融合,数据海量汇集。数据信息作为一种新兴资源和财富,逐渐成为新的生产力元素,成为促使组织管理发生深刻变革的外部因素。组织和个人可以付出较低成本、以较快速度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规律,掌握发展趋势,进而在快速变革的复杂环境下主动谋划,积极应对,进行科学的管理、分析和决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信息传播面临的挑战

高校作为以知识型员工为核心资源的知识型组织,其新闻信息主要是关于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现状、学科建设水平、学术成果、发展规模、区域环境等。这些产生于高校内部或虽产生于高校外部但对高校发展有影响的新闻信息作为高校政务运行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实现战略发展、提高竞争力、服务教职工、推动国家创新进程中成为愈来愈重要的资源。高校新闻信息传播工作是反映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在内的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阵地,而高校的综合治理能力亦反哺着新闻信息传播的内涵和底蕴。

高校通过新媒体技术对这些新闻信息进行接收、存储、选择、分析和处理,向社会、学校和教职工进行传播,其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传播信息的能力、传播效果的引导、实施和运用日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影响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战略因素之一。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谁掌握并适当运用信息、谁能正确把握信息的传播方式,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信息传播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传播理念与能力亟待转型和提升。由于高校行政体制的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不适应、管理手段方式落后、高校新闻信息公开力度有待加强等原因,在新闻信息方面,尤其是反映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相关的信息,传播理念普遍存在“不敢传播”“不能传播”“不愿传播”的现状。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传播逐渐开始显现重要的功用。高校要紧跟社会变革潮流,与社会各领域发展趋势融合,革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举措,加强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能力,主动对外展示实力,对内精准发展定位,提速推进办学水平现代化的节奏。

第二,传播内容亟待法治化。“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尚存在法规不健全、法律意识不深入、制度程序不规范等现象。高校应坚持信息传播法治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纪律对信息传播内容进行规范。

第三,传播方式亟待民主化。处于高速发展和快速变革的新媒体时代,人的价值开始得到全面体现。高校的教职工大多为熟悉新媒体、思维活跃的知识型人才,更注重精神追求和自我实现,更追求个性化的工作与生活,具有强烈的评价学校治理水平、表达利益诉求的意愿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同时,高校教职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新媒体带来的无边界融合的社会环境下,信息快速传播、高度自由的特点使得意识形态的正向引导教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信息传播亟须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积极推进新闻信息传播的民主化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工民主参与新闻信息传播的热情。

第四,传播技术亟待现代化。在现行的高校综合治理体系中,由于大量管理业务关系到教职工的基本利益,社会关注度極高,其中隐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和程序风险,加之高校管理业务覆盖面广,流程较复杂,业务影响周期长,存在数据信息利用率低、业务融合利率低、管理效率低、受主办人员个人素质影响较大等问题,新闻信息传播在畅通渠道、提高效率,提升效果方面亟待改进,以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

高校新闻信息传播的革新策略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国媒体融合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创新理念、革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新方向。

高校新闻信息传播要向“规范、民主、法治、系统、开放”的建设方向发展,向“时间新鲜、内容真实、信息准确、传递快速、形式精炼、效果精准”的传播定位发展,其改进策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革新新闻信息传播理念与专业队伍培养理念。做好高校新闻信息传播的前提是革新信息传播理念,建设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队伍。在新媒体时代,学校要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首先革新信息传播理念,树立“信息传播意识”,培养“信息传播思维”,着力打造“大格局,小服务”模式,牢牢把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传播模式创新,构建高校信息综合体系。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融合”特质实现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化;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分析”特质实现高校信息管理数据的科学化分析、决策,并充分挖掘学校的智力资本,从碎片化整合着手提供实时响应的精准服务;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互动共享”特质实现高校管理的协同化。

高校应充分重视新闻信息传播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着力点,以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等为抓手,加强人才队伍的新闻信息传播意识和素质培养。秉承高校管理理念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具有“快速”意识,快速掌握、运用和更新新闻信息传播技术和方法。同时,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使这支队伍变成“以人为本”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专家、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运用与服务专家和管理者,为高校提出合理的决策建议。

第二,拓宽新闻信息传播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高校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新媒体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高尚的师德师风理念的树立,让教职工理解、接受和贯彻高尚的师德师风理念。高校新媒体担负着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重大使命,要切实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积极主动地全面加强思想引领,迎合新媒体潮流,加强主旋律新闻信息传播,主动发声、主动引导,树立高校良好的对外形象。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在原有媒介平台基础上,于2019年入驻抖音、快手、央视频、今日头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在2019年教师节时,学校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短视频《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教书育人的初心》阅读量超过3,700万,点赞量219万+,短短16秒,创造了在教育题材类中阅读量、点赞量“双高”的好成绩,在学校及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入选“2019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优秀案例”。

第三,革新新闻传播技术。做好高校新闻信息传播的关键是革新信息传播技术。做好新媒体技术运用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全方位部署,依赖新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传播平台,形成多渠道的信息共享方式,高效实时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智能便捷的操作技术,实现各部门、人员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管理服务平台、决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为信息传播提供优质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信息数据挖掘、传播效果评价、受众行为分析、传播舆情预警,进而主动推动和促进简政放权,做好精准服务。与此同时,高校信息传播技术在网络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应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技术革新。

第四,加强高校政务运行模式建设。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个高效、融合而精准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高校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所引发的政务运行模式的重构现实。一方面,要革新政务运行的形式。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政务运行提供了实现标准化流程的可能,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革新政务运行内容。新媒体技术为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筛选提供了现实可能。基于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在高校政务管理中要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证明。在学校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实现精准的政务服务、科学的决策、预判性的战略规划,更有效地管理和服务于学校发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例如:北京科技大学自2013年起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新生报到工作,到2019年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迎新。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情况,为精准传递学校新闻信息、提高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综合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又如: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微信、抖音、信息报送小程序等实现“拇指问政”,以最低成本、最大化传播防控信息,及時掌握教职工动态,实现防控政策的精准落地。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革新性传播推动了高校“解放思想,解放双手”的进程,促进了高校“规范透明、公开有序”的管理模式的形成,为高校向人性化、精准化和战略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高校在新媒体时代积极把握主动权,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联接融合中心和价值输出中心。

参考文献: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7.

[2]詹姆斯·柯兰,娜塔莉·芬顿,德斯·弗里德曼. 互联网的误读[M]. 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65.

[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8.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单位:郭艳琳,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高龑,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孙辰宇,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