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低年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谈

2020-07-06李凤梅宋向蕾冯兆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应用题策略

李凤梅 宋向蕾 冯兆海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从来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数学教学盖莫例外。对于优化低年段数学教学的策略,则永远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应用题 优化教学 策略

优化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永远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它是培养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它必须从娃娃抓起。对此,我们也谈几点思考。

一、先过识字关,培养语感

谈数学教学而言“文字语感”,令人匪夷所思。但你只要从事过低年段教学,就会有同感:识字量不足, 语感欠缺,读题、审题以及教学都难以顺畅,因而迟滞教学进程就理所当然了。但语文与数学课程又同步进行,识字量根本不能跟进,那么,先过识字关并同时培养语感,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了。

我们用冯兆海老师成功的经验就很管用:选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以增识字量,同时识记学科常用字,一遍一遍地诵读他编的《一年级数学读题常用字韵文》:

“一支(枝)一棵鸟几窝,几个几棵(颗)花几朵。多页几本人几个,一匹一头能拉车。还有一辆小汽车,原来列式算结果。一共相加得出和,被减还剩差別错。红绿黑白黄青兰,圈画涂色用颜色……”

如此,并同时激励读带拼音的图书,就加快了读题审题速度与课堂教学的进程。

进入二年级,我们又开始了渐进式地背冯老师编的约15000字符的“名言等主题韵语”以及课外诗,同时继续且大力鼓励阅读带拼音的图书,这就不仅增大了识字量,更培养了语感,丰富着文化底蕴。

这样,学生一般在入学两个月以后,就能基本上自己审读应用题了,而理解能力也同步提升,加快了学习进程,学习效率自然也大大提升。

二、生活化信息的关注

“新课标”对低年段的解决问题就强调: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1]

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自然都是经典案例,但有些已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就应当改造或补充,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的、鲜活的数学材料或信息,即便是原有的经典案例,也都应关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体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乃至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此,我们应该已达成共识,无庸赘述。

三、情境化问题的呈现

利用教材中能呈现实生活情境的,或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例,抑或模拟创设情境等,皆可异曲同工。使学习者借助生动的直观的形象理解和探究。可以借助实物、模象——如图画、模型、教具呈现或动态模拟,乃至多媒体的辅助等,重现生活情境,可以色彩纷呈,激发学趣

四、强化口说的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应用题往往是会做而不能清晰地表达,而强化口说的训练就十分必要了。

首先,是说题意。读题时,我(本文第一作者。)几乎都要求学生复述题意, 这就可以对题意有了最初的理解。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大都能简练地复述了。

其次,是说数量关系与解题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学生在理解实际应用数学意义的基础上,才更有望体悟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老师的必要引领。如比谁多比谁少的应用题:二年一班有男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往往会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于是我为学生理清了说这类题的思路:①什么类型题(比多比少)②谁与谁比?(男生和女生比)哪句话看出来的?(男生比女生少5人)③谁多谁少?(女生多,男生少)哪句话看出来的?(男生比女生少5人)④求谁?(求女生)多的?(求多的)少的?(用什么方法解?)(20+5=25人)通过这样的问答,学生理清了数量关系,找出了规律,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发数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五、手动操作的体验

新课标强调:获得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非常需要表象作用的支撑。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经历体验过程,这种运动中的形象无疑能有效地激发学趣,促进知识内化,乃至产生创新思维。我在讲述应用题时边画图边分析示范,图画好了,解题方法也同时显而易见。在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把图画出来,说说思路,再解答,效果就很好。因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思维也同时跟进,数量关系也在心中渐渐明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如拼摆、测量等,都有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应用意识而异曲同工。

六、师生易位的激發与演练

1.学生拿起教鞭

不再总是教师把教鞭举得高高,而是请孩子上台板演,拿起教鞭当小老师,说算理,说解题思路,或发现的规律……这是颇有刺激性的有效体验,更能激发潜能,张扬个性。这正是师生角色的换位。教师在下面观察、倾听,适时点拨引导而更有的放矢。

2.两波反愦的演练

学完新知后,第一波基本练习题做完,可指名几人依次板演反馈;第二波,就前者发现的易错问题,再选择一组题练习反馈,则按做题的快慢顺序依次板演说算、修正。

3.水到渠成的自习

经历二波的反馈,一般的困惑就可以迎刃而解,再到大面积的巩固练习,如做习题、练习册等就水到渠成而事半功倍,就少有错误了。

七、恰如其分的评价

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定性和定量评价,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的跟进,都是确保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如此之类,对于优化数学应用题之策略研究,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2017.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应用题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