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中深化语文阅读教学

2020-07-06邹宝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法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邹宝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67-02

1.观点比较,突破惯性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的观点可能有很大不同。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教师应该给予肯定,而且可以提供差异较大的观点,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苏教版高中教科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节选)》是经典课文,主要描写了荆轲刺秦王事件,刻画了荆轲勇武、果敢、守信用的形象。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展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荆轲》诗,要求学生:“比较陶渊明、柳宗元等人的观点以及《史记·刺客列传》文本,谈谈对荆轲刺秦王事件的看法。”陶渊明的《咏荆轲》诗虽然指出了荆轲“剑术疏”的不足,但更多的是对荆轲的赞颂。柳宗元的《咏荆轲》诗则主要突出了荆轲勇武但谋略不足,反映了对荆轲刺秦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表达了诗人在国家统一上排斥欺诈与暴力的观念。教学中教师对比呈现陶、柳两人迥异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分析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复杂形势,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天地,使他们不再囿于课本,分析问题更有大局观和综合性。

2.背景比较,开展归因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或诗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经历往往是一把极好的“钥匙”,也是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一名教师执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时,在学生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提供几组比较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唤醒了梦境中的李白和杜甫”。

材料一: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时45岁,当时已名扬全国,却饱受权贵打击,被赐金放还;杜甫作《登高》时56岁,经历了“安史之乱”,在外飘零了8年。

材料二:《梦游天姥吟留别》记梦境、写游仙,是浪漫瑰丽的想象,是迷离惝恍的梦境,是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心声;《登高》是登高望远,忧时伤国,悲秋苦病,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通过呈现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将两首诗放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去考量,放在作者遭受的异常残酷的人生际遇中来体会,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

3.行为比较,凸显人物形象。

將同一人物的前后行为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揭示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将不同人物的行为进行比较,则可以展示人物的不同形象,从而表达深刻的主题。

一名教师执教《诗经·氓》时,引导学生理解卫女温柔多情、勤劳忠贞、任劳任怨、自尊自爱后,补充了两则材料进行对比。

材料一: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诗经·郑风·遵大路》)

材料二:西方文学史上的弃妇美狄亚的故事(具体内容略)。

材料一中的郑女,面对男子的抛弃,苦苦哀求纠缠不休,可怜又可悲。材料二中的弃妇美狄亚,肆意报复,失去理智,可叹又可憎。而《氓》中的卫女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严的独立自爱形象与她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在这样的人物形象对照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4.手法比较,体会艺术特色。

对作品写作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体会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果只感知体会一部作品,还是孤立的、零碎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他作品中的相似或相同手法,达到点面结合、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可以多解的朦胧诗,尤其是对中间两联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把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名教师执教该诗,引导学生将中间两联理解为“博喻”手法。随后,教师补充了多则资料节录:

苏轼《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学生从教师给出的材料中体会到博喻这种艺术手法的共通性,体会到所寄托意象的多变性,体会到所表达情感的丰富性,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丰赡和美感,提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范例比较,启发个性创作。

很多文学家都肯定模仿对写作的积极作用,富有新意的创作范例往往能给学生很多启发。一名教师执教汪曾祺的《鉴赏家》,在学生理解叶三是个怎样的人后,开展了任务型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修改课前预习时为叶三写的墓志铭。修改前,教师提供了作家萧乾的墓志铭和柳宗元的《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节选)》。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初步完成的墓志铭与提供的范例进行比较,然后修改自己写的墓志铭,具体要求是文体不限,口吻不限,形式不限,要突出墓志铭的“志”和“铭”,叙事简要,可以仿写。这样既给了学生范例去比较和参考,也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了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引导学生综合课文内容,大胆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法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