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培塑

2020-07-06刘顺然张爱琴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高中政治信息化

刘顺然 张爱琴

【摘 要】为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将公共参与素养培塑与学科模块教学有机结合,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课外活动,强化公民教育,伴随着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全面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信息化;公共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50-03

【作者简介】1.刘顺然,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南通,2265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张爱琴,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南通,226500)教师,一级教师。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在这四项素养中,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作为主观认知必须落实到公共参与的行动上,在公共参与中得到升华。因此,作为核心素养中最具有实践性特质的公共参与,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得以有效贯彻落实,是课程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取向。

公共参与是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能力与行动,是人们为了维护或改善公共秩序,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公共决策及公共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公共参与的性质,可以是政治性参与,也可以是非政治性参与。按照公共参与的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其一,立法与决策层面的民意表达性公共参与,如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政府和公共机构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其二,社会热点事件、公共话题的舆情发酵性公共参与;其三,公共治理层面的实践性公共参与,包括法律政策的实施过程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参与,以及身边突发事件的应激性参与等。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关乎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因此,公共参与教育理当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指向项。

一、将公共参与素养培塑与学科模块教学有机结合

1.践行“生活化”理念,打造生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公共参与素养培塑溢满生活气息。以“垃圾分类”为例: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是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围绕垃圾分类的有序实施,教师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探究本地实施垃圾分类工程中有关政策制定、社区管理、民主监督的公共参与方式,以“接地气”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让他们愿意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其中。

2.整合模块教学设计,打造活动型课堂。公共参与素养培塑并非只局限于《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有此教学意识,在多个模块教学中均可巧妙渗透。例如,结合《经济生活》“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走访调研探究垃圾分类与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内在关联,群策群力为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化建议;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辨“垃圾分类”中蕴含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明确垃圾分类需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唯物史观依据;结合《文化生活》教学,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认同“垃圾不分类,地球两行泪”的生态价值观;此外还可以结合不同国家“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过程,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政体的异同,探究西方民主的实质。

3.教无定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模块特点,以《政治生活》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经济、哲学、文化等角度切入,通过课堂模拟听证会、现场拨打市长热线、与人大代表网络互动、模拟社区协商等活动形式,打造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探究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塑的多样化路径,促进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优化,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体现公共参与理念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为公共参与教学设计具体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和行动模式,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参与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術活化公共参与素养培塑过程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云计算、数据库技术为依托,为公共参与提供技术支持。教学中应注重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公共参与素养培塑的融合,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公共参与素养培塑新路径,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能力,让信息化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推手。

以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这一惨痛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针对学生对该事件的讨论,教师可以结合《文化生活》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还原事件原貌,引导学生剖析公交车上女乘客情绪失控失手伤人、公交车司机未能按章应对、其他乘客冷漠围观的众生相,探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有序公共参与的关联。课上还可以现场视频连线律师,让学生咨询该事件中相关方的法律责任,了解网友无限制地“人肉搜索”的侵权责任,增强学生公共参与中的法律意识,明确公共参与其实离我们很近。最后,围绕“如何保持公交车安全行驶”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思考应对策略,通过网络媒体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议,向政府、公交公司提出加强监管和执行的条陈,向公众发出积极有序公共参与的倡议。

三、通过主题课外活动延伸公共参与素养培塑成果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公共参与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可以组建政治参与性社团,如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小组、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权责研究小组等;也可以组建非政治性公共参与社团,如垃圾分类中的大数据技术运用研究小组、宠物饲养中的权利与责任研究小组等,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

观照公共参与素养培塑的主题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数据搜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性研判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四、让公共参与意识成为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组件

高中政治课堂必须突出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理念,在公共参与素养培塑中增强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和忠诚意识,能正确且深刻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江苏昆山宠物狗伤人事件为例。2019年8月12日晚,牵着狗绳遛狗的居民松开了狗绳,导致狗从人行道突然窜出,将非机动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老大爷扑倒,使其严重受伤,引发当事双方的赔偿纠纷。饲养宠物是个人爱好与公民权利,原本无可厚非。但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遛狗牵狗绳,爱狗清狗便,自觉履行宠物主人的义务,也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捍卫。教学时,教师以宠物伤人事件切入,结合“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引导学生反思宠物饲养中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做合格、守法公民。

五、优化政治生态,改善公共参与素养培塑大环境

现实政治生态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创新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极大地增强青年学生对公共参与的亲近感,培养正确的参与观。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塑是个系统工程,对学生的受教预期、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设定以及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立足我国政治文明改革发展的实践,体现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学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校层面,公共参与素养培塑的教学过程,需要加强学科教学间的统筹统整,需要教师明确要将学生带向何方,继而推动指向公共参与素养培塑的课堂变革,促进教育功能的现实转变,推动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学生层面,培塑公共参与素养,必须依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公共参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让公共参与手段多样、过程合法、富有实效,使每一个高中生都能成为公共参与的发起者和传递者,在公共参与中实现信息的共享、情感的沟通和观念的互动,逐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高中政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