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心累的“陪读妈妈”
2020-07-06李蕙君
李蕙君
我女儿今年小学4年级,这一段时间陪她上网课才发现,她学习上问题很多,不是马马虎虎,就是“健忘”,老师刚讲完的课,一扭头就忘了;刚算完一道数学题,一会儿遇到相同的题,就又忘记怎么算了。这真是太崩溃了!有什么好的引导方法吗? 沈阳:魏小松
很多媽妈重复着“耐心陪读,万般忍耐,最后崩溃”的日常。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吐血经历,这绝不是个别现象。那么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解救心累的“陪读妈妈”呢?
多安抚孩子才不至于被摧垮
学习是一件需要精气神的事情。一个孩子在教室里坐两节课,若没有足够良好的脊柱、肌肉平衡,一定东倒西歪,坐不住,所以小学阶段,有些孩子在学习上会暂时落后一些。可父母却总是把这些现象解释成是孩子的态度问题,这就像和一个老奶奶说“为什么别人跑得快,你跑不快”一样的道理。所以面对这些“做不到”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安抚的话语,保护好他们的心理,孩子才不至于被摧垮。
孩子的“学习机能障碍”,多来自于恐惧、不自信、焦虑这三大心理问题,而恐惧主要来源于母亲的情绪。孩子跟母亲是脐带剪断、潜意识完全相连的关系,母亲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母亲若经常情绪崩溃、歇斯底里,孩子最后这道防线都塌了,如何有能量专注学习?
孩子还没有熟悉理性机制
自控力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完成当前任务的心理特质,我们往往称之为意志力。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理性决策”的小人,为我们制定理性的目标和决定。与此同时,理性决策小人旁边住的是“及时行乐”的猴子,它只追求简单和快乐。当你在吃饭、睡觉和放松的时候,两个小人的任务是一致的,你会感到很轻松,很开心。但是,一旦你开始做一些困难、繁重、压力大、花费精力的事情时,两个小人就会陷入拔河。
其实这种现象在家长生活中也很容易见到,因为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家长们的“理智”小人会反应更快的夺回控制权,但对于孩子而言,他还没有熟悉这个机制,家长可以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引导孩子。
营造“低诱惑”的学习环境
妈妈往往还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在学校表现挺好的,怎么一到家里就这样散漫。这是因为在家里孩子们能够轻易地玩手机、玩电脑,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更容易满足“及时行乐”小人的要求,他们的自控力便更容易被消耗。可以帮孩子设置一个模拟学校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并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第一:拆分做作业目标,让孩子感觉这个作业是可以完成的,不因困难而放弃;
第二:协助孩子达成做作业的目标,让孩子因为目标达成而喜欢,这样在下次做作业时孩子才能有兴趣去挑战更难的作业;
第三:目标激励。好的目标应该是小且少的,是孩子一努力就能完成的,在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时给予仪式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