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绿色防控棉铃虫技术示范试验与成效

2020-07-06徐永芝,何徐颖,侯新强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赤眼蜂棉铃虫绿色防控

摘要:生物防治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是农作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山西沁水县坚持示范推广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结果表明生物防控棉田每亩可节约防治费用28.2元,每亩增产皮棉12.8 kg,增收118.5元,經济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使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经济有效可复制,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关键词: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绿色防控;棉铃虫;示范试验

徐永芝,何徐颖,侯新强.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绿色防控棉铃虫技术示范试验与成效[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18-19.

为进一步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山西沁水县以生物防治为突破口,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在蔬菜、棉花田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区

在沁水县的郑庄、端氏、龙港等五乡镇建立棉田、蔬菜示范点,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在示范点相邻位置设对照区,对照区用传统方式防治虫害。

1.2  技术要点

为提高防效,适时放蜂,做到蜂卵对口,达到控制害虫、确保作物增产增收效果,必须抓好以下三点:一是严格掌握害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放蜂。如棉铃虫,第一代在小麦上产卵为害,麦收后(6月中上旬)即转移到棉田和蔬菜作物上为害,在6月下旬形成第二代卵盛期,为此第一代放蜂宜掌握在6月23-26日;二是要科学放蜂。宜选择五点式或方形排列式布点放蜂。放蜂时要把蜂舍固定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下,严禁曝晒;三是严格控制放蜂量。一般来说,棉田亩放蜂1万头,菜田亩放蜂1.5万头。

1.3  试验调查

利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调查结果。为适时放蜂,做到蜂卵对口,在防治棉铃虫上,从棉苗出土就开始定田、定点调查。据观察,6月24日为第二代棉铃虫卵盛期,选择6月24日为第一次放蜂日。当日在放蜂田调查,百株落卵50粒,在对照田调查,百株落卵31粒。

6月28日至30日为落卵高峰期。放蜂田调查,百株落卵114-194粒,幼头4-7头,赤眼蜂寄生率为35.01%,各类天敌如:草铃、瓢虫、蜘蛛等为125-163头,百株被害蕾仅为8-14个。对照田百株落卵78粒,幼虫22头,赤眼蜂寄生率为0,被害蕾数26个,各类天敌如:草铃、瓢虫、蜘蛛等总数为208头。

7月10-15日为棉铃虫幼虫高峰期。放蜂田调查,百株仅有虫7-8头,被害蕾22-25个,赤眼蜂寄生率为60.0%-83.3%,各类天敌总数为303-343头,以后天敌总数和赤眼蜂寄生率逐渐提高。在对照区百株有虫26-34头,被害蕾高达149-170个,赤眼蜂寄生率仍为0,各类天敌总数为370-390头,蕾铃受到严重危害。数据详见表1、表2。

8月10日,对棉田状况进行调查。放蜂田由于放蜂适时,各类天敌比例平稳,百株被害蕾铃仅3个,蕾、铃、桃总计为1752个,其中桃1447个,蕾铃300个,成桃占82.7%。对照田由于使用了化学农药防治,杀伤了有益天敌,使伏蚜上升,棉铃虫抗药性提高,棉桃危害重、脱落多,百株被害25株(被害率达25%),蕾、铃、桃总计1890个,其中桃669个、蕾铃数1196个、成桃占35.4%。放蜂田成桃是对照田的2.17倍。

2  结果与分析

2.1  操作简单

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操作简单,即学即会,不费力,不误工,很受农民欢迎。在操作上只需根据不同作物,按技术要求固定好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防效,就要充分了解被防治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准确掌握害虫发生规律,科学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2  防治效果显著

释放赤眼蜂后,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保护了大量有益天敌,同时使棉田蚜虫危害得到控制。7月15日正是伏蚜高峰期,放蜂田百株蚜量为1.2万头,卷叶3株,各类天敌种量为303头。对照田百株蚜量为2.5万头,卷叶28株,各类天敌总量390头;到7月20日,放蜂田百株蚜量降为0.9万头,天敌总量上升为410头。对照田百株蚜量上升为2.8万头,卷叶23株,天敌总量降为370头;7月25日,放蜂田百株蚜量降为0.58万头,天敌总量上升为620头,以后棉蚜没有上升造成危害。对照田经过多次化学防治后,百株蚜量オ下降为2万头,天敌数下降为250头,至8月5日对照田百株蚜量又增至9500头,各种天敌下降为180头。

2.3  优势突出

与其它防治方法比较,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有显著的优点。

2.3.1 经济效益高。与化学防治棉田比较,生物防治棉田不仅降低了防治成本和用药次数,而且棉田成桃率大大增加。据调查,放蜂田成桃数是对照田的2.17倍。

从棉田治虫用药及投工来看。生物防治棉田苗期防治2次,亩用药0.2 kg,计4.8-5.0元,投工0.6个,释放赤眼蜂亩用5万头计10元;化学防治棉田,平均亩用药0.9-1.2 kg,计43.2-57.6元,投工2.7-3.0个,仅此一项,化学防治棉田亩用药投资就是生物防治棉田的2.8-3.8倍。据测算,生物防治棉田亩可节约防治费用28.2元,亩增产皮棉23.7斤,增收118.5元。

2.3.2 社会效益高。利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以虫治虫,大大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为开发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化学药品用量减少,大大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效保障了人畜健康,改善了农业生产资源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3 生态效益明显。以人工卵繁殖赤眼蜂为防治手段的生物防治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在生物防治棉田调查,百株共有天敌5种85头,其中有草铃44头、虫8头、蜘蛛16头、食蚜蝇1头、蚜茧蜂16头。化学防治棉田各类天敌则为零。同时,释放赤眼蜂后随着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寄主范围不断扩大,对后期的其它害虫也可形成有效的控制,如:棉田的棉造桥虫可得到有效控制。

3  结论与讨论

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利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是生产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选择。

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是保证农药减量化和实现农药零增长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抓住机遇,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不断扩大以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防治面积。同时,要进一步掌握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生防工作的最佳选择。

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大大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巩固生物防治成果,用高质量农产品占据市场,要不断扩大生防面积,培植绿色产品,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赤眼蜂棉铃虫绿色防控
赤眼蜂对玉米螟生物防治推广技术及成效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提高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梨园如何利用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虫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