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

2020-07-06李淑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神经

李淑萍

(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0)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又称之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该疾病发病和脑部供血血管壁上的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之间密切相关;同时,和脑血管或血栓出血也存在密切相关性[1-2]。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存在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偏瘫以及呛咳等症状,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康复,采取合理科学的医治方法非常关键。 近年来,有学者表示,黄芪注射液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具备一定的价值作用,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方面。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表示需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状态, 合理选择黄芪注射液的剂量,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3-4]。 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于2018 年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其目的是对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一共纳入该院在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均知情签署相关治疗同意书; 此外,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 按随机盲选法分成4 个小组,即常规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12例;年龄跨度为 41~76 岁,平均年龄为(56.8±1.1)岁;观察 1 组 30 例,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年龄跨度为42~75 岁,平均年龄为(56.9±1.0)岁;观察 2 组 30 例,其中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年龄跨度为 43~74 岁,平均年龄为(56.6±1.2)岁;观察组 3 组 30 例,其中男性19 例、女性 11 例;年龄跨度为 43~78 岁,平均年龄为(56.4±1.3)岁。 各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 方法

该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即基于急性期,做好颅内压升高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对症处理;并且,采取常规尿激酶溶栓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医治方法,适当使用神经营养剂;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采取介入康复医治方案。 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组均采取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Z13021000)治疗,其中观察1 组患者给予低剂量黄芪注射液,即使用黄芪注射液40 mL, 添加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400 mL中,行静脉滴注;观察2 组患者给予中剂量黄芪注射液,即使用黄芪注射液60 mL,添加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400 mL 中,行静脉滴注;观察组3 组患者例给予高剂量黄芪注射液,即使用黄芪注射液80 mL,添加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400 mL 中,行静脉滴注;此外,观察组 1 观察组、2 观察组、3 观察组均每天 1 次, 持续治疗4 周。

各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1)对两组治疗1 个月生存情况进行比较,计算生存率。

(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颁布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NIHSS 评分越低, 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然后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然后用 χ2检验;此外,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1 个月生存情况对比

治疗1 个月,对照组、观察1 组、观察2 组、观察3组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76.67% (23/30)、80.00% (24/30)、83.33%(25/30)、86.67%(26/30),组与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3、χ22=1.328、χ23=2.389,P>0.05)。值得注意的是,χ21为对照组与观察 1 组比较,χ22为对照组与观察2 组比较,χ23为对照组与观察3 组比较。

2.2 各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在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方面,治疗前各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1 组、观察2 组、观察组3 组,组与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表 1 各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对比[(),分]

表 1 各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对比[(),分]

NIHSS分治疗后NIHSS评分t 值 P 值观察 1 组(n=30)观察 2 组(n=30)观察 3 组(n=30)1.29 23.86±1.26 24.00±1.27 23.89±1.28 12.57±2.70 10.61±2.14 9.15±1.87 8.43±1.82 10.287 11.265 12.387 12.374<0.05<0.05<0.05<0.05

3 讨论

脑卒中,为一类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由于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主要有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两种[5-6]。 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比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在脑卒中总数当中占比为60%~70%左右。脑卒中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偏瘫、呛咳等。 为了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则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该次研究过程中,针对脑卒中患者重点提到黄芪注射液的应用, 其中黄芪为常用的一种益气中药,在黄芪注射液当中具备多类药效成分,比如: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微量元素、氨基酸、黄酮类等,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 能够起到脑保护的作用。从黄芪注射液的作用机制角度分析,一方面血脑屏障的破坏,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重要病理基础, 利用黄芪注射液可以使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使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进一步使脑缺血保护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黄芪注射液可以使缺血后脑组织神经肝细胞分化得到有效促进,使其分化成为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进一步使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作用得到有效发挥[7-8]。 此外,黄芪注射液还能够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 使血黏度得到有效改善,使血栓形成的作用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脑卒中患者需合理控制黄芪注射液的用药剂量,并且普遍认为中、高剂量药效要优于低剂量药效,可促进患者脑神经的康复,高剂量治疗后,患者的NIHSS 评分为(8.44±1.89)分;这与该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9-10]。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1组、2 组、3 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分别采取低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中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高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 个月,对照组、观察1 组、观察2 组、观察3 组生存率分别为76.67%、80.00%、83.33%、86.67%,组与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方面,治疗前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1 组、观察2 组、观察组3 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与黄芪注射液的用药剂量有关, 适宜使用中高剂量的黄芪注射液,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康复。

猜你喜欢

黄芪注射液神经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黄芪是个宝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