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

2020-07-06牛洪海娄清辉

自动化仪表 2020年6期
关键词:供冷三联机组

李 兵,牛洪海,余 帆,陈 霈,娄清辉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2)

0 引言

综合能源系统将电、冷、热、气等多种能源有机耦合,通过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已成为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多种能源相互耦合是综合能源系统区别于传统能源系统的重要标志,对系统的运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献[1]~文献[5]考虑系统设备特性、电热负荷及分布式电源的时序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多时间尺度滚动调度策略,建立了日前、日内、实时 3 个时间尺度的调度模型;部分学者进一步考虑热网惯性,基于传热学原理研究热网能量传输模型,建立了含有热网的综合能源系统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优化模型[6-7],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大型公建节能降耗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多能互补形式构建能源系统。建筑能源消耗主要集中于暖通空调系统,占比高达60%。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模式对系统优化影响很大。但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综合考虑用户能源需求特性和热网传输特性,协同供给侧、传输侧和需求侧进行优化的研究非常少。因此,需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源、网、末端运行特性,构建一体化优化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型公建综合能源利用率。

1 面向大型建筑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1.1 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同时存在冷、热、电负荷需求。典型综合能源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电力主要来自电网;燃气三联供机组在发电的同时,通过溴化锂机组对烟气回收,并用于供热与制冷。冬季供热主要以市政热源为主,同时配置若干燃气锅炉作为补充;供冷系统中三联供机组、基载机组、双工况(制冷/)机组并联合与冰蓄冷装置串联运行,实现大温差供冷。

图1 典型综合能源系统框图

冰蓄冷、三联供等设备的设置,能在实现电力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使系统运行方式复杂多样。在制冷工况下,系统可能存在基载机组单独供冷、冰蓄冷单独供冷、三联供与冰蓄冷同时供冷等6种运行模式。目前,系统的运行多为基于设备开关的顺序控制,采用单一策略,如三联供机组优先、冰蓄冷融冰优先或比例分配等,未能实现系统性优化。

1.2 设备能耗特性模型

现有优化研究中对于设备能耗模型的处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取固定值,另一种考虑设备变负荷运行时能效的变化。文献[8]分析了采用不同模型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能耗随负荷变化的方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效果。但与发电机组不同,冷、热负荷不是机组控制系统可直接接收的参数,需要转换为冷/热水流量、出水温度等可控参数。因此,本文在构建供冷、供热设备能耗模型时,建立能耗与可控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反映影响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优化结果可下发给控制系统执行。

主要设备模型如下。

①燃气三联供机组。

内燃机发电量与燃气消耗的关系采用二次模型表示:

Gslg=f(Pslg)

(1)

式中:Gslg为三联机组气耗量,m3/h;Pslg为三联供机组发电功率,MW。

溴化锂机组利用内燃机的排烟余热制冷,制冷量与发电量之间的关系[9],采用二次模型表示:

Qslg=f(Pslg)

(2)

式中:Qslg为三联供机组供热量,MW。

②双工况机组。

双工况机组分为蓄冰工况和制冷工况。在蓄冰工况下,蓄冰量与双工况机组耗电量采用二次模型表示:

Pxb=f(Qxb)

(3)

式中:Pxb为蓄冰输入功率,MW;Qxb为蓄冰量,MW。

冰蓄冷机组进行供冷时,其供冷量可表示为:

Qxb=(t1ds_xb_in-t1ds_xb_out)×q1ds_xb×c

(4)

式中:t1ds_xb_in、t1ds_xb_out分别为冰蓄冷机组冷冻水进、出水温度,℃;q1ds_xb为冰蓄冷机组冷冻水流量,m3/h;c为水的定压比热容,kJ/(kgK)。

双工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制冷量与耗电量可表示为:

(5)

式中:Psgk为双工况机组输入功率;Qsgk为双工况机组制冷功率;NCOP为双工况机组的制冷机组能效(coe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t1ds_sgk_in、t1ds_sgk_out分别为双工况机组冷冻水进、出水温度,℃;q1ds_sgk为双工况机组冷冻水流量,m3/h。

制冷机组的实际性能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反映的是制冷机组的类型、制造水平、压缩机的匹配、制冷剂的种类等;外部因素则是指冷冻水温度和流量、冷却水温度和流量等影响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因素。冷却水一般采用定流量方式运行。从运行优化角度,可以只考虑建立NCOP随冷冻水流量、出水温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NCOP=f(t1ds_skg,q1ds_sgk)

(6)

③基载机组。

基载机组制冷量与耗电量可表示为:

(7)

同双工况机组,基载N′COP可表示为:

(8)

④燃气锅炉。

燃气锅炉供量与耗气量采用二次模型表示:

Gg1=f(Qg1)

(9)

式中:Ggl为燃气锅炉气耗量,m3/h;Qgl为锅炉供热量,MW。

⑤冷/热水泵。

在闭式系统中,为减少输配能耗,冷/热水系统一般采用变流量方式运行。当管网特性曲线不变且并联水泵同时变速时,水泵流量、功率与水泵转速满足相似工况定律。

2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2.1 目标函数

建筑能源系统的优化与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首先需要设定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供热/供冷系统的运行调节一般分为质调与量调。本文考虑

两者的优势,采用分时段变流量调节方式,即供水温度随负荷优化调整,冷、热水流量跟踪负荷变化。以制冷季为例:以最低运行成本为目标,以1 h为1个调度时段,建立如下目标函数:

(10)

2.2 约束条件

①目前,大部分研究不考虑管网中冷热量输送时滞特性特性。建立能量平衡约束如下:

(11)

但与电力不同的是,冷/热水传输速度较为缓慢,入口处的温度变化缓慢地扩散到出口。因此,一部分热能将储存在管道中。另一方面,由于冷/热水与其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异,流动期间将发生热损失,需要深入研究冷热管网的能量传输响应特性[10]。

管网能量传输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管网能量传输模型

以图2所示的某段管道为例,其管网能量传输模型如下。

(12)

式中:cgd、ρlds分别为管道和冷冻水的比热容,kJ/(kgK);ρgd、ρlds分别为管道和冷冻水的密度,kg/m3;αlds、αgd分别为冷冻水与管壁的对流换热系数及管壁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W/(mK);Fgd1、Fgd2分别为管道的内、外壁截面积,m2;Sgd1、Sgd2分别为管道的内、外壁周长,m;tc为环境温度,℃;u为冷冻水流速,m3/h。

③此外,为保证机组运行安全,优化模型中还需考虑各机组允许调节负荷及参数上、下限约束。

3 模型仿真

以某大型建筑为例,采用上述模型进行优化,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参数

上述优化模型为典型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其一般采用智能算法,但只能求得相对最优解或陷入局部最优,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较长的计算时间。因此,本文借鉴大电网分段线性化火电机组成本函数原理,采用分段线性化模型描述上述设备能耗模型,实现快速求解和在线应用[11]。

某典型负荷下优化调度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调度结果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该模型可以对建筑能源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其在夜间蓄冷,在日间电价峰、平阶段优先使用冰蓄冷与三联供进行供冷,不足的部分由基载机组进行补充;夜间蓄冷量在日间合理释放,无需启动双工况机组供冷。该模型可对蓄冷量与释冷量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反映能源价格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由于管网能量传输的滞后性,机组实时供冷量与负荷并非完全吻合。与此同时,冷冻水供水温度也得到了合理优化。在低负荷阶段,冷冻水流量相对较小,冷冻水出水温度提高带来的水泵增加的功耗小于制冷机组NCOP提高带来的收益,因此可以提高供水温度。在高负荷阶段,由于有冰蓄冷释冷,可降低供水温度,以便降低输配系统能耗。

4 结论

本文结合建筑能源系统热网传输及负荷需求特性,协同供给侧、传输侧和需求侧进行优化,研究了冷热管网能量传输机理及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供冷、供热机组性能随可控运行参数的关联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调控特性,设计了与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了在线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建筑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以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供冷三联机组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南海某文化中心地下商业空调冷却塔免费供冷经济性分析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顿汉布什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构筑城市地区绿色能源体系提供助力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多种局部供冷方式下人体热反应特性
修复前关节囊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