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2020-07-04伏燕
伏燕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也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去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一改以知识为主,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传统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本文将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该获得的能力、技能和素质,这一概念的出现令教师开始反思过去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漏洞,开始追求以学生为核心的全方位教育。在正确认识核心素养概念及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
一、培养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就是一种对数字的敏感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与数字有关的活动,数字敏感的学生就会下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这就是数感。比如,某同学到商店中买了三袋零食,在吃完两袋后就会产生“剩余这一袋要晚一点再吃”或者“慢一点吃”的想法,这种思想中就渗透着“3-2=1”的思想,这种意识即便没有学习过算数的孩子们也会形成,这便是先天的数感。数感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依赖于后天的培养。那么培养数感就是将抽象的数字和数学计算活动形象化的过程,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知》相关知识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自主数出11根火柴和20根小棒,果不其然,学生们大多数一根又一根地数了11根和20根小棒,铺满了整个课桌;随后,笔者将自己数出的小棒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捆(10根)小棒加一根小棒,两捆小棒”,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很容易在脑海中抽象出“一捆小棒=10根小棒”,也很自然地明白十位上进1的含义[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知识是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要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发展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展开。在实践中,学生通过眼睛、鼻子、口、手等之间的配合来领会和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分数”概念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把一块完整的月饼均匀地分给每个学生”,打破学生固定思维中“整数是唯一的存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学习分数问题,在脑海中建立分数相关的数感[2]。
二、培养符号意识加、减、乘、除的符号,大于号、小于号都属于数学符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接触越来越多这样的符号,当学生们能够在看到符号时立即明白符号表达的意思,并且利用符号完成数学计算活动时,代表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感。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绿灯会通行,看到“WC”的标志会明白这是洗手间一样,这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经验积累形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是要增强他们对数学符号的敏感度,增强认知深度和看到符号后的反应速度。
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播放儿歌《数青蛙》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数更多只青蛙。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做如下回答。学生1:10只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10张、20只、40条。学生2:基于该说法,10000只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10000张、20000只、40000条。老师:不管青蛙的数量是10还是10000,我们可以用一种形式进行表达。学生3:我认为,如果青蛙的数量为A,那么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应分别是A张、B只、C条。老师:这个想法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表示出青蛙嘴的数量与青蛙个数相同,而脚和眼睛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让人看到后一下就能够明白。学生4:如果青蛙的数量是5,那么嘴、眼睛和腿分别是5×1张、5×2只、5×4条。其他学生听到回答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明确了其中的数量关系。老师用遗憾的口气问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表示方法呢?学生:如果青蛙的数量为n只,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n张、2n只、4n条。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情境非常简单,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弄清楚这节课的数学思维过程,知道了通过字母来对数进行表示的方法[3]。
三、培养空间几何观念小学时期,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进行学习成长。空间概念和几何概念列出与抽象思维的范畴,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抽象思维偏弱,因此,他们在学习具有空间意义、几何意义的知识时,总是倍感吃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观念迫在眉睫,也就成了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图形的概念时,需要借助实际的圆柱体帮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对圆柱体的观察从部分逐渐转移为整体观察。首先观察圆柱体的底面形状,可以比较两个底面之间的大小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从圆柱体的整体形状上观察物体。上述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脱离实体物件的情况下,讲解自己关于圆柱体的观察总结、大小比较与长短数据比较的结果,然后将以上的信息整合后,在学生的脑海中便有了圆柱体的具体表象,这便是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步骤。学生经过观察后脑中会有此种表象:圆柱体有两个底面且底面的大小相同,连接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上下粗细相同,到达两个底面之间的任何距离都是相等的。
四、结束语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强化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生活问题处理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實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英健,向玉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初中数学教育目的比较研究[J].湖南教育,2016(07):43-45.
[2]徐腾达.分层教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有感[J].华夏教师,2017(06):43-45.
[3]李珍.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中国会议.20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