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实践的大型仪器管理共享机制研究

2020-07-04姚远邹望蠡卢佳妮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互联网

姚远 邹望蠡 卢佳妮

摘  要:文章针对所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管理和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了从制度上规范业务流程,利用校园信息化成果实现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全流程化。通过采购流程控制设备重复购置风险;依托物联网化改造提高设备在线开放能力,提供预约自助实验,提高设备利用率;网上和面授培训结合提高用户安全使用设备能力;培养专业实验队伍提高仪器实验服务的支撑能力,从而显著提升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水平,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互联网+”;大型仪器共享;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3-0183-03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in the university,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andardize the business process from the system and realize the full process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sharing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Control the risk of repeated purchase of equipment through the procurement process;improve the online opening ability of equipment by rely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provide appointment self-service experiments,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ers to use equipment safely by combining online and face-to-face training;train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teams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ability of instrument experimental services,thu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pening level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schools,better serve the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Keywords:informatization;“internet plus”;large instruments sharing;smart campus

0  引  言

我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快速发展,近些年来高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在种类与数量上有了巨大的提升,科研环境持续改善,但其利用率长期偏低却是高校大型仪器的普遍现状,也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带来了挑战[1,2]。

“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化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和新的形态——智慧校园[3]。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校园应用。也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建立全流程的仪器共享平台服务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更多的可能。如何有效实现对实验室,特别是大型仪器的共享与管理,促进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值得研究。

1  大型仪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基础和重要物质手段,具有高价值、高精专特点,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开放共享。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学校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共计10.5万余台(套),总值约人民币20.23亿元,50万元以上623台(套),价值约人民币7.12亿元,占比0.59 %的大型仪器,价值占比高达35.19 %。

根据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现阶段五大发展理念和学校十六次党代会提出进一步优化校内资源配置,推动各类办学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的具体要求,校院层面均已基本形成“共享”概念。校院两级均高度重视共享工作,学校层面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积极协调推进共享事宜;学院成立共享工作组,以共享为突破口为学院谋发展。

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多年实践试点共享,学校三类共享模式框架已基本成型:(1)通用型(多学科交叉型)共享模式:如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类通用型设备,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是生化材料、航空航天等交叉学科领域常见的通用设备,形成了设备管理机构独立建账对外开放测试收费,自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及操作设备模式,从而实现良性循环;(2)通用型(相近学科通用型)共享模式:如电类通用型设备,经费购置的设备统一收归库房管理,现用现提、用完归还和利用门禁系统、软件平台等物联形式实现院内在线预约和无人值守管理,以“虚拟记账”的形式实现有偿使用;(3)专用型共享模式:如风洞机组等专用型设备较多,共享形式是“空间集中、统管专用”,学院或机组统一将大型仪器设备集中放置,在物理空间上提供共享条件,由学院或机组统一管理,由专人负责管理设备使用及运行维护。

学校在共享模式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开发运用校级层面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以单台套设备接入,初步形成共享虚拟平台,近年还完成了与江苏省共享平台、国家共享平台的对接。

2  大型仪器共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不均矛盾凸显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来源多样化,“双一流”、高级人才引培、改基专项等项目均投入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查重警示不到位,论证不充分导致资源配置不均,部分设备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占用场地、人员资源现象明显,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另外,仪器设备个人私有化意识仍然存在,仍存在学科、学院的壁垒,使得部分青年教师能够使用的设备资源与知名教授学者的资源相差悬殊,“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造成部分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2.2  经费管理政策不明朗

随着高校财务政策的变化,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也逐年变化,如目前部分科研经费无法列支固定资产使用费,这使得共享收费无从列支。

2.3  人员队伍建设较落后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科研、教学物质资源,必须配置齐备的人员队伍,行政管理、设备运维、实际操作人员必不可少,而我校目前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少、分工不明、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培训、晋升机制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激励机制缺失,人员缺乏积极性,推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困难仍然存在。

3  制度建设与改革

推行校院两级管理,积极试点院级共享,校级搭建统一的共享平台框架,由各学院在框架细化共享程序、收费办法、收费价格等,国资处提供条件保障,在学院内全面试行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

通过统一平台对各类设备使用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立设备采购论证与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预警目录清单核查措施,在设备论证过程中形成监察机制,合理通过论证才能进行购置,从而降低设备重复风险。同时提供对外可共享使用的设备支持。

充分发挥智慧化校园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治理、物联网等成果,实现大型仪器在线化管理、用户自助实验、自助结算等方面的高效率运作,为高效率解决共享仪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4]。

4  基于智慧校园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

基于设备共享管理全流程共享系统的建立,依托校园统一身份认证、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数据成果,建立起从设备论证、设备采购入库、设备共享上线准备、收费模式论证与管理、线上预约、线上或线下实验、费用核算与结算、实验结果在线获取,以及仪器维修与保养直至仪器退役报废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校级管理集中完成校级平台的建立、共享监管工作、院级考核奖惩机制等。

4.1  构建大型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

通过对仪器的物联网化改造、远程监控建设,以及指纹门禁系统、二维码技术和手机APP技术(微信企业号、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实现24小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开放模式。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24小时模式主要是把用户分为校内和校外用户。校内用户可通过设备在线状态进行实验预约,平台根据设备既定规则核实预约人是否符合自助实验的相关条件检测(预约信用值、是否获取操作证等),通过后即可完成预约,并可获得下发操作权限,持有自己的校园卡即可抵达现场,自助完成实验,移动终端预约,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通过预约移动终端联系技术支持人员获取帮助与技术支持,自助缴费后获取数据报告,系统会自动生成使用记录,收集相关进出记录和实验录像信息。

对校外用户和无法通过自主实验条件检测的校内人员,在线预约后需要由实验服务人员订单确认并核实身份,可安排培训或者安排代实验专业服务人员,配合完成预约订单。

4.2  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

系统预约机制中考核用户是否可以自主上机实验,不能自主实验就需要配专职实验人员完成实验,这样在收费机制里面就会增加人力成本开支。

用户通过培训考核,才能有效发挥上机实现仪器设备全天候开放的效能,由仪器管理团队设计线上线下课程。用户可以网上自主学习培训,均可在系统里申请考核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上机资格授权。特别需要面授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环节,这样相互结合的用户培训方式适合各高校平台推广。

4.3  建立专业的实验服务技术团队

随着购置设备种类增多和数量加大,对仪器管理和实验服务团队提出了更高挑战。技术发展和科研工作量增加,实验仪器专业服务团队为科研提供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不断加大,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平台提升管理及服务能力的核心。人员结构和技术需要从创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出发,培养、引进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门人才,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团队也要不断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不断优化仪器设备,创新实验环境,改造实验方法等渠道,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及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利用实验的专业服务优势,改善大型仪器的操作便利性,通过服务促进科研服务能力的提升,带动仪器利用效率的提高,体制改革也要向服务团队倾斜,为团队增加专业技术讲座及相关技术研讨会,提供更多渠道和行业专业实验论坛等,与同业人员保持长期的经常性的交流。增强仪器操作、开发、升级、改造与实验信息处理能力。

5  结  论

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校园的构建、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大型仪器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要发挥好内部共享机制的优势,提高教学、科研支撑能力,对外共享,通过供给侧支持企业和其他机构的创新和科研,从而有效配置仪器资源,提高利用率,产生更大社会效益。依托智慧校园人、财、物三要素的数字化数据治理能力,打通从设备采购、设备管理、设备预约到预约订单完成的结算,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订单收据分析、完成自动化分析统计与预测。不断健全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的仪器监管物联系统,同时依托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和创新机制改变人员结构,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素质高、水平高的能够适应科研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服务团队,在“互联网+共享经濟”模式下,为对社会提供服务打好坚实的服务、管理基础,显著提升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水平,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5]。

参考文献:

[1] 何远,陈云,王适群,等.“互联网+”时代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5):208-211.

[2] 王松梅,赵举忠,胡雪梅.“互联网+”助推大型仪器设备高效使用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2):152-154.

[3] 罗刘敏,郝艳艳,周毅.智慧校园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0):93-95+99.

[4] 石磊,迟强,管宏宇.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问题研究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85-87+92.

[5] 张海峰,郑旭.“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新举措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6):8-11.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信息化互联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