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0-07-04刘琪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创新路径

刘琪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度开展,高职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高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数量以及学生入学人数日益提升,这从侧面显示了我国教育的“蒸蒸日上”。但同样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加之,社会人才标准变化、教育方式转变等,高职院校的现存学校管理工作模式也不再适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也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

面临教育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日益复杂,加之社会人才标准变化等,原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随之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中在走“内涵式发展”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管理工作,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采用“说教式”形式,或者利用校规校级来约束学生,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学校缺乏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且没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且没有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融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利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管理工作形式单一,实效性不高。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全局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再实际开展中仍然停留在学生工作者层面,即又个院系的学生工作者来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没有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责任。从宏观层面看,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存在重叠,学校缺少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和统筹规划,管理工作全局性化程度不高。

3.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人文性

虽然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喊着“以生为本”的口号,DNA在实际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很难落实,更为注重刚性管理,缺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且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学校没有充分了解新时代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忽略了学生现实思想、生活需求与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经常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事后管理”。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正是因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上述问题,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做出工作改变,高职教育工作者才要强化认识,从问题出发探析学生管理工作新路径。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在有效管理中促学生发展,促教育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强化学生管理服务职能

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发展下提出的新理念,它强调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确保教育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实施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教师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开展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内涵深入理解为服务内涵,既要体现人文关怀,走近学生,又要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与结合起来。即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创设多项校园服务,包括就业指导、奖勤助贷、心理咨询、学业规划等,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能够更进一步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次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更要强化部门职责。要建立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联的部门体系,确保教育工作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够从管理部门上支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管理立足整體效应,建立全面育人管理机制

学生管理工作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具有全局性特征。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该特征,立足整体效应建立健全育人机制,其育人机制分为三个内容,即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且在健全落实开展育人机制时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全面育人是指高职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所有工作都紧密衔接,包括转课程教学、学校活动开设、班级管理、思政教育等。这样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学习的点滴,从而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全员育人即育人的主体并不单单只上述所说的学生管理部门中的负责人,它包括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如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群体等。高职学校应当引导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的学生管理要求细化班级学生管理规范;任课教师则可以挖掘课堂德育素材,实现学生深度管理等。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工作,组建学生群体,如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丰富管理主体,实现全员管理。

全程育人则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伴随每一位学生入学到毕业为止的,其管理具有全程性,及时跟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如对待大一新生管理重点在校园规范、行为活动等方面;而对待大四学生管理重点则放在了就业选择、创新创业等方面。

3.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学生管理走入课程学习

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管理走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施课

程教学的刑事也多种多样,管理教育工作者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力求提升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可,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展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工作形式。即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挥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鼓励各种学生对应自己的长处去参加学校的各类实训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们获得自我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其次高职学校应当挖掘思政课以及其他专业课与学生管理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管理工作融入到学生课业学习中,这样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能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性开展。当然在融合学生管理工作与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由于高职学生抵触“讲理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创新应用多种新式教学模式,如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这些方式方法都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所认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能够顺利进入课程学习中。

4.管理注重文化育人,拓展学生管理相关途径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注重文化育人、文化管理,要丰富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这巧妙利用了高职院校的隐性文化资源,也是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无情的制度添上人情色彩。同时高职院校要注意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要保证校园内部环境的整洁,校园内部文化标识语的张贴、宣传栏的设置、新媒体的应用,从多个方面保证校园环境的教育性。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活动的主题形式多样,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学校给予场地、资金等支持,这样能够创新活动的形式,更好的激起校园内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拓宽学生管理的途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教育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新挑战、新机遇。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认识新时代特点,从社会需求出发、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在针对解决、有效创新、顺利实施中打造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胥青,姜雅飞.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人力资源,2019(11).

[2]张丽.自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04).

[3]蔡志清.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03).

[4]陈佩.“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创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