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04张佑邦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高等教育互联网+

张佑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社会新文明也逐渐诞生。就教育行业而言,在过去,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就必然要依靠本班老师的辛勤指导。但是自从互联网出现之后,这种现况逐渐有了改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对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选择。本文就对面向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业,互联网的出现使教育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生的思想比较独立,人格也日渐完善,从前封闭式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应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若长期使用该教育制度就必然会产生逆反效果。而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打破了这种僵局,在线教育的出现,使得许多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需求被忽视

在以前,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教育部门常常会为高校选派专业的教师,投入相应的教学资源。而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教育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逐渐得到重视就高校的学生而言,刚刚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走进了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虽然很多高校为了使学生更迅速的融入到新的校园生活开展了一系列,但是从实际来看,好像效果并不尽人意,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活动过分强调形式,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科研在身,没有办法将精力完全注入到学生身上,很难做到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因此也就导致学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从而能力提升得就较慢[1]。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

互联网时代,信息都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让人触手可得。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只要是在某些领域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整合信息的能力。就高等教育而言,在继续教育的路程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有很多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并没有表露出很强的学习意愿,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也容易被手机、电脑、互联网游戏等吸引,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三)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度低

虽然学生说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学习的方向更重要,若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所有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表明,教师并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部分教师职业态度较差,不愿意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愿意改进,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度较低,甚至有些教师仅仅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上课,不愿意花费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也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途径

(一)学生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现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在互联网的发展下,高等教育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中拥有很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学习资源的共享,信息渠道的多样,都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的[2]。在互聯网背景下,学生是获得成就,还是堕落沉迷,主要就在于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换句话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要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是高等教育取得效果的关键人物,在学生接受教育的道途中,教师的引导和教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加大教学投入,为培养社会人才鞠躬尽瘁。就具体而言,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的责任心。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思想、新观念才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更好的贴近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一般来说是有较强的自我成长需求的,常常面临着一边做科研一边带学生的状况,科研压力很容易耗费教师的精力与热情,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工作投入感低等问题,虽然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但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还是要锻炼自己兼顾两者的能力,争取做到科研教学两不误,使两者效率极大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其次,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老师家长的督促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且短暂的,只要离开了监督,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也就自然而言下降了,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只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才是维持学生长期学习的精神支柱。

(三)学校要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教育环境

“互联网+”的时代,高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和课堂,而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网络资源环境,学习方式也逐渐得到了优化。对于学校而言,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一定要为学生构建完善的“互联网+”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想要开展信息化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长久的,首先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其次学校也要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建设优质的学习资源,改善学习条件,使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信高等教育向前继续发展的道路上将会是一帆风顺。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潮流之中,高等教育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在互联网中发展,在自我发展中向前。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王阿刁.“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

[2]赵先锋.人文关怀是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高等教育互联网+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