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青少年教育关键一步
2020-07-04李旭阳
李旭阳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储备力量,青少年教育问题不仅事关自身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政治认同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能够顺利开展,保证我国青少年能够积极向上成长。
关键词:政治认同;意识形态建设;青少年教育
一、政治认同的定义
政治认同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该说法在1960年由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Lucian Pye)首次提出。美国政治学家罗森堡姆指出:“政治认同, 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国内专家马振清进一步阐明:“政治认同, 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 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 这就是政治认同。”简而言之,政治认同就是指政治客体对其身处主体的认同感与感情归属。
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当中,政治认同是关键一环。想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不仅对青少年的学识和身体素质提出要求,更需要做到精神层面的高素质。在要让青少年明确意识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对社会主义产生认同感,才能让他们主动了解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队伍当中。
二、青少年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政治认同教育不仅事关其自身素质提升,更与社会与国家的稳固发展联系紧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问题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将成为绝大多数年轻人接力斗争的现实。”新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高素质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素质不止局限于学术上的造诣,更应该与其精神层面相接洽。利益驱动人的行为,只有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利益相符合,了解并支持社会主义,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认同我国的意识形态的人才,才是我们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维护党和国家领导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牢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少数青少年声称“爱国不爱党”,这就是政治认同教育的缺失的表现,缺少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党政不分离这个事实。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建立健全青少年政治认同意识,有利于国家内部团结统一,能够有效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国家的政治安全。
(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
当前全球化进程迅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中国也不例外。在这个大环境下,民众的舆论方向与意识都出现了变化,由于互联网能即时呈现全球变化,而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对于此次全球性事件更需要正确科学的观念引导,防止被境外势力误导,加强政治认同教育,使青少年正确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青少年这股中坚力量的正确站位,才能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民众信念的凝聚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青少年政治认同教育途径
(一)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重视思政教育并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国内的思政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学校方面应采取相关合理措施:1.重视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以“六要”为基准选择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增設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各地区应合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组织相关活动,使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进一步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3.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马克思学院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政治导向必须鲜明,教学、学科、学院建设都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特色,要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的高素质接班人。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正确引导
新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一方面,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体迎来新一轮的挑战,媒体主导结构以及话语权变动,导致代表了国家声音的传统媒体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政府对于舆论的监管与引导难度增大;然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增强青少年政治认同的一个机遇,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即时与传播广特性,改变宣传方式,可以让政治认同教育更加有效便捷。以“共青团中央”为例,开设微博,建立各大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账号,这些举措使得代表党和政府的官方声音,能够更好的传达到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中,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陈鸿瑜译.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
[2]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