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能力培养及方法
2020-07-04黄静
黄静
【摘 要】 一直以来,诗词教学传统从未被社会舍弃,尤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国学热,更是把大众对诗歌教学热情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对诗歌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诵读法,自古至今,有相当多的国学大师都对诵读法提出了很多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诗歌;经典;诵读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诗歌在文学中一直以来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诗歌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个位置。
一、教授技巧,提升诵读效果
在课堂进行诵读教学时,要教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尤其在发音训练上要格外注意,要能够处理一些重音、节奏、停读与连读、语气等。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情。当我们拿到一篇诗歌时,首先要确定的是这首诗歌它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还是愉快的,再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进行诵读,这样让学生更加了解诗歌的美学,也更加理解了诗歌。
例如张籍的《秋思》,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说明了作者的写作原因,作者此时客居洛阳,秋风瑟瑟草木凋零,思乡之情难以抑制。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句最应该深究的就是这个“欲”字,十分想要写家书但又觉得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欲”字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想写但迟迟不知如何下笔的神态,使诗人形象更加鲜明。理解了这个“欲”字的重要性,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重读。
后一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诗人怕自己写得匆忙没有把该说的话都说完,末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又把即将出发的送信的人拦住,把信打开又查看了一遍。这首诗围绕着家书展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绵长的思乡之情,后人读到,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全诗整体的基调是比较忧伤的,因此在诵读之时,要带有一些哀思,同时也要注意诗歌的重音、节奏、停读与连读,让学生把诗歌需要停顿、重音、连读的地方标出来,多读多诵,读出学生自己的体验。
二、设置情景,深入理解诗歌
在对一首诗歌进行诵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对诗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诗歌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的生平经历,还有这首诗歌创作于什么样的历史与人文环境等等。学生经过这些深刻的了解,就能自己为诗歌创造出动人的情景,再加上教师对学生诵读技巧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更能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通过这样情景与技巧结合的方式,就能让学生更能体会诗歌意境。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让学生自己创造情景就是一个极佳的学习诗歌与诵读方法。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一个雨后的傍晚,王维在终南山中赏景,人迹罕至的山中犹如世外桃源,初秋傍晚的一场新雨过后万物一新。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是千古佳句,皓月当空笼罩于松林之间,山泉淙淙流于山石,一种幽清安谧的自然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可以让学生多朗诵几遍颔联,并在脑海中勾画出诗中的场景,想象清净纯然的诗中风景,体会作者高洁纯净的心志与追求。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绝妙在于未见浣女先见竹喧,未见渔舟先见莲动,这样描写带有真情实感,并且更有诗意。处于青松明月之中,有这样一些无忧无虑之人,这样的生活图景和谐又美好,这两句表达着诗人对这种娴静生活的向往,也能够衬托出王维对官场黑暗之厌恶。此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犹如电影特写的几幅画面,先是一个竹影微动的特写,接着传来几位浣女银铃般的笑声与说话声,此时一片莲花也微微摆动,只见一叶扁舟慢慢从花中显现。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并慢慢有感情地诵读出此两句,如同先看到这样的场景,再描述出来,这首诗就像自己所做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喜爱并了解这首诗,也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说春景已逝但秋景更让人流连,愿意留下来,归于田园,表达了诗人对清风明月山中生活的喜爱。
三、丰富诵读活动,增加诗歌感悟
教师可以在班级多进行小组或者班级诵读,并成立小组让学生多讨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觉得这首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这样经过与其他同学的分析与讨论,再让小组成员一起诵读,使得学生能够对诗歌更加有所感悟,达到有感情诵读全文。
例如王之涣所作的《凉州词》,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述到黄河好似自云间而来,气势壮阔宏达;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在一片高山之间,玉门关孤独地耸立其中;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为何要用羌笛吹奏楊柳曲埋怨春光不来呢?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这里春风本就吹不到啊!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基调是属于较苍凉悲壮的,但本诗虽有抱怨但并不过于消极,诗中还是有虽春风不度也要守护好边关的意味在。在学习这首诗时就可以将学生分组,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这首诗,并让学生着重分析一下春风二字的含义,仅仅真的是字面之意吗?当学生经过讨论与分析,并多读多诵,就能更深刻地明白诗中含义。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能力,首先要多让学生熟练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并在诵读之初就让学生明白该诗的感情基调;其次,要让学生创造情景,深入理解诗歌含义与创作背景,让学生更能体会诗歌意境;最后,要丰富诵读活动的形式,在诵读之前可以成立小组,让学生多思考多体会多谈论,让小组成员一起诵读,使得学生对诗歌更有感悟,达到诵读真正要达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甘肃教育,2019(03).
[2]陈翠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
[3]朱丽青,郑艺.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渗透德育[J].中国教师,2019(01).
[4]宋淑娟.诵读经典传承文化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