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0-07-04李涛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李涛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新变化,积极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迫切的任务。高校应该积极探寻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与技术,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另一反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同时也要切实增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任何知识、观念和思想的传播都需要运用一定的载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越来越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求我们去探寻二者的关系。

(一)互联网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事实。互联网以其自身优势越来越占据学校各种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第一,互联网能够最大限度跨越时空界限传递各种心理健康信息。心理健康教学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收集国际国内、古往今来有关心理健康的各方面例子来证实课堂教学观点,用于增强心理教学的有效性和说服性。第二,互联网还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进行匿名讨论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当前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愿意讨论,不习惯分享观点,但是互联网匿名性的特点就给这一小部分大学生解决了这个难题和担心,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班级群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互联网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内容,是大学生家庭的期望、是高校育人的目标,是国家发展必要的人力资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拥有知识才能是成才的必要基础,但是只拥有才能心理品德不健康的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才。健康的心理品德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来引导实现,互联网正是引导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的有效载体,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他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只有在具备心理健康的条件下才有足够的能力去为他人做贡献。

二、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存在偏差

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教育,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了厌恶考试的心理。但是在大学阶段也必须学习很多知识,参加很多考试。刚上大学的小部分大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以至于他们在多种考试中出现不合格,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大学生的自尊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就必須对这部分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赖互联网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赖互联网的一个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离不开互联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这些资料来自古今中外,需要耗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多时间去查阅,但是互联网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师只需要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献、视频等即可,大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查阅资料的效率。

(三)互联网承载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

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当代大学生求知欲强,并且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校主要是以自我学习为主,自我消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网络承载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当代大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视频、图片、网站等来进行自主学习。

三、“互联网+”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毕业求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讨互联网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师要应用互联网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价值取向的活动。而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的载体。一方面,互联网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互联网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心理奥秘,解开心理困惑。

(二)高校要运用互联网积极建设心理危机和心理辅导站

高校心理危机和心理辅导站是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向大学生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接待需要心理咨询的同学的工作的组织。近几年高校学生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出来些许问题,例如,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去心理辅导站,部分学生去过心理辅导站但后续无人继续跟进解决等。因此,高校心理危机和心理辅导站应该积极应用互联网去跟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情况,运用互联网去匿名解决心理有顾虑的同学的心理问题。

(三)净化互联网环境

互联网迅猛发展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一个新环境,这个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国外一些存在误导性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大学生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另一方面,国内某些人为了追求关注、点赞和转发等,在网上发布一些刻意剪辑的视频、图片等去博取大学生关注。因此,高校应该给积极净化互联网环境,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清风正气的互联网环境。

参考文献:

[1]董炯华.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83-85.

猜你喜欢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