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利息生活的年轻人

2020-07-04

党员生活·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雪吴磊鼓浪屿

俗话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一观点,“用利息生活”小组的创始人“寻我”认同,但她同时也觉得,如果赚钱的方法不多,还是省钱来得更有效一些。而且,对她来说,“用利息生活”只是一个初级目标,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攒更多的钱,去投资商铺、住宅、公司股份。说简单点,就是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额外收入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

只是一种选择

用利息生活,这不是一种奢望,只是一种选择。对许多决定走上这条路的人们来说,这种生活意味着与信用卡告别,与提前消费告别,与买买买告别。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利息的多少,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原则,绝不动用自己的本金。

用生活在河北涿州的吴彩的话说,“这是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在所有接受采访的人之中,他是存款最少的一个,只有10万元,每月只有大约300元利息,每天他的主食全是用快过期的面粉所烙的饼。他活得像一个苦行僧那样,但他说,“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张雪从去年开始决定靠利息生活,她的生活随之发生了突变。并不是像电影《西虹市首富》那样從天而降一笔横财,她在银行的存款依然只有18万。想要依靠利息活下去,只有尽可能地节省才行,她的第一个决定是剪短自己的长发——因为过肩的头发太费洗发水。

一旦打定主意要省钱,这个观念就会像链条一样传导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挤完的牙膏舍不得扔,她拿剪子剪开,再用刀片刮出来残留的牙膏,存到小瓶子里。接下来,她把洗面奶换成肥皂,洗衣液换成洗衣粉。

张雪原本以为找不到同路人,直到去年8月份的一天,她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个小组,名字叫“用利息生活”。当你看到这样的小组,会不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小组里都是资产千万起步,每天啥也不干,就躺在夏威夷的海滩上晒太阳的人?

实际上,当张雪进入小组之后,她发现这里绝大部分人都跟她一样,尽管大家的存款数量并不多,每月能获得的利息也都从几百到上千不等,但都在尽可能地将生活所需限定在利息的范围内。

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决定用利息生活的人,都加入了豆瓣小组。

那里鱼龙混杂,既有像张雪这样与“寻我”理念相同的人,也有致力于投机事业,炒期货、玩虚拟货币的,还有搞传销、推销保险的。

恐惧与释放

30岁的吴磊,去年1月他从广东一家合资企业裸辞,“哥就这样洒脱地离去”。离职手续办好那一天,他在朋友圈里这样写。这个职他辞得确实很洒脱,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要发年终奖了。

支撑他裸辞的是家里有一片厂房,年初刚刚卖了一千多万。他是独生子,父母分给了他一半,800万,这些钱,如果单单拿去买理财产品,就算是最保本的3%的年利率,每年也有24万的利息收入。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几套房子也在收租金。

吴磊在发年终奖前一个月裸辞,完全是几年来积累情绪的一种释放。所以,当条件充分时他马上就开始实施了。他喜欢海,辞去工作之后,决定到厦门去度假。他选了套月租7500元的酒店式公寓,直接租了一年,拉开落地窗的窗帘就能看到海,去鼓浪屿的嵩屿码头只需5分钟的车程。“也就9万块钱。”吴磊说。买了理财,交了房租,他每个月仍然有12500块钱可以支配,是以前工资的两倍。

对吴磊来说,头三个月,手机再也没有了无休止的工作群微信,晚上看剧再也不用担心第二天起不了床,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凌晨三四点才睡。但由于之前上班生物钟的缘故,他常常在早上8点钟惊醒,像弹簧一样弹起来,觉得上班要迟到了,扭头一看落地窗外的海浪,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现在可是自由了”。

兴趣上来了,就去外面的步行街上走走,或者坐船去鼓浪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连以前从没去过的酒吧,也在鼓浪屿去习惯了,以至于有一天喝多了,还在酒吧里睡着了。

以前,他想象过自由的各种感觉,只是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觉得枯燥。鼓浪屿去了十几次,实在是不想再去了,海鲜吃了三个月,再闻到也有点想吐了。而且外面人太多,他宁愿待在酒店里,但整天睡觉、点外卖、看剧也很无聊,到最后,他对于时间已经没有了概念,只知道早晚,不知道几月几号,也不知星期几,需要通过观察路上的行人来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

有那么一个星期,他什么也不干,呈大字躺在床上,就靠回想过往来度日。他开始意识到一个道理,“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脱离了社会、啥都不用担忧的人,是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的。”终于,房子在还有三个月到期时,他拿上行李离开,决定重新找份工作。

自由的反面

自由的反面,有时候并不是不自由,而是过度自由。并不是只有吴磊感受到了空虚。

北京望京地区拆迁的时候,李朝元一家人分得了5套回迁房,如今算起来全家的房产已经价值3000万,“当时我弟弟结婚,办的婚礼酒席直接选在国家会议中心。整个村子的人觉得一下子富起来了,一定要有排面”。

他自己也不工作,在家玩了一整年,“每天就是打牌、打牌、打牌,那一年光打牌就输了十几万,就是感觉整个人都废了”。那是一段彻底与社会脱节的日子,“以前单位的朋友有的跟我还有联系,但话已经说不到一起去了……再后来我连牌也懒得打了,就觉得整个人跟条鱼缸里的鱼没什么区别,反正每天都有人来喂自己”。

另一方面,在“用利息生活”小组里,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通货膨胀速度。

在同自由和不自由进行抗争的同时,人们其实也在同恐惧抗争。暴富的李朝元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克服恐惧之路。他出钱将北京密云的一座院子改造成了农家乐,从买砖、砌墙、到院子里挖个小鱼池,他都亲自动手,不懂的就请装修工来教,在那半年里,他学到了装修的技能,感到了久违的充实。如今,农家乐生意不温不火,收支勉强持平,利润甚至比不过他用拆迁款买理财的收益的零头,但他觉得有意思。

淡季时,常常院子里只有李朝元一个人。他每天都会给自己烧水泡茶喝——不用电炉子,用煤炉,泡个茶能磨叽一个小时。以前的他可能想不到,这就是他的“用利息生活”的日子。

摘自《华声观察》

猜你喜欢

张雪吴磊鼓浪屿
湖北省“小个专”党建工作思考
意林2021年7月
浴室偷窥:一场青春事故祸起“护短”母爱
厦门鼓浪屿之行
FATE, PLAY, LOVE
讹诈反转,隐私致命
名家印迹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