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抗“疫”精神,强意志品质,促全面发展

2020-07-04赵以祥

关键词:责任感家长孩子

赵以祥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我们每个家庭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个变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从党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积极快速有效的行动,县教育和体育局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举国上下都取得了明显的抗疫成效,使国民震惊、国外震撼,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力量、有能力战胜这次疫情。

这场人民战争,既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精神的考验。作为我们每个家庭,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市县和县教育、体育局的号召,尽快转变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让学生把抗疫英雄的精神作为教材,把宅家学习作为意志锻炼的机会,尽量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影响和耽误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宅家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

现在还处于抗“疫”期间,很多家长不能正常上班,比寒暑假更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和思考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个家长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时间:一是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即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要“以人为本”;二是科学地引导孩子,即适其性,顺其然,利其长,要“民主科学”。

一、 转变两个“观念”

1. 全面发展+突出个性→让孩子“未来学习”有后劲。要立足学生实际,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不要让孩子 “学偏”。要理性地看待分数,要当心,应试教育能使孩子当前得高分,但未来学习没有后劲,走上社会后没有后劲。

无数的案例证明,孩子只有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特长”,未来学习才有后劲。所以,务必让学生全面发展和突出个性。当然,全面发展≠平均发展=在“德、美”必备品格的基础上,“智、体、劳”有差异化地发展。所谓“个性”,是指每个孩子的“禀赋”不一样,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要扬长避短,不要攀比人家的孩子,要让孩子走适合自己走的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要让孩子都走“学术类”(20%-30%的学生适合)这根独木桥,50%-60%的学生适合以动手能力为主(即“技术类”),20%左右的学生适合以艺术(如音体美、管理、播音主持等)能力为主(即“艺术类”)。如果让100%的学生以“学术类”为主,那好多学生就学偏了,以致于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所学非用、所用非学、高分低能、无用武之地,况且有50%以上的小学生将来上不了大学(因为大学尚未普及)。

2. 通过“六种疫苗”→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或“六种责任感”→让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他们远离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社会后有后劲。孩子只有有了感恩的心或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班级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责任感,那学习才会有后劲,走上社会后才会更有后劲。其实,懂得感恩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这六种责任感。而要培养学生有感恩的心或这“六种责任感”,让孩子经常性地做“家务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发展特长、做义工、献爱心、多读多写”(我称之为“六种疫苗”)是必走之路,也是成功的阶梯。可惜,我们有好多家长,过于瞄准分数,却忽视了这六个方面。

要当心,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不完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有心理问题的人会越来越多,將会成为社会问题!而要预防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大力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要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以上所提及的“六种疫苗”是尚方宝剑;当然,如果再理性地看待分数,预防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 加强两个“时间”管理

1. 作息时间。一是每天的起床、午休、晚睡时间要固定。二是早上、中午、下午和晚间如何安排每天学习、劳动、锻炼、玩耍和看新闻等时间。

2. 时间效率。让孩子在每个时间段内要专心致志。

三、 开展两个“谈论”

1. 与孩子谈论“疫情”。通过与孩子谈论“疫情是什么、防范措施是什么、近期发展趋势怎么样、家庭需要筹备哪些防疫物资和筹备多少、分享一些抗疫英雄和爱心人士及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和今后的打算(如我为抗“疫”献力量;学习抗“疫”英雄的精神,发奋学习;学习爱心人士的精神,献爱心;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从我做起;好好学习,为国家分忧;好好学习,攻克病毒)”等,进而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世界责任感等。

这次抗“疫”,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人物,家长要利用好这个教育资源,让孩子从中汲取力量。

2. 与孩子谈论人生“梦想”。当下,受应试教育的误导,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都过于聚焦“学生的考试分数”,导致孩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的方向。再加上家长和教师无暇和学生用心沟通,致使家长读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读不懂自己,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错向发展、无魂发展,后劲不足。若问问孩子的理想或梦想是什么,多数孩子茫然不知。为了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一是家长要读懂孩子,如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尊重孩子个性,初步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加强对孩子的创客教育,让孩子有人生的航标。二是孩子要读懂自己,如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 做到两个“注意”

1. 留给孩子适量的“自由时间”(如果不是防疫,还得留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的空间”)。人的一些发明创造,或一些奇思妙想,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如果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地满满的,会剥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不要让孩子做太多的“试卷”。 我主张孩子应多读书、多实践、多分析讨论,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营养。在小学阶段,我不主张多做试卷或练习题,虽然多做试卷或练习题能提高当前的考试分数,但往往会固化和窄化学生的思维,对他们初高中和大学学习以及走上社会的发展益处不大。

五、 利用两个“途径”

1. 家长要 “榜样”管理孩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司马迁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说明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玩手机、读书、看电视等。

2. 家长要用“规矩”管理孩子。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要用家庭成员共同商定的规矩来管,让孩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然这个规矩家长也得遵守,一旦违反,同样要接受惩罚。家长不要用唠叨、吼、负面情绪,甚至打、骂来管理学生。

六、 加强两个“沟通”

1. 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平时由于家长上班忙以及家务活多,再加上偏重于关注学生学习,往往无暇坐下来与孩子交流。这段时间,对于多数家庭来讲,闲暇时间会多一些,要走进孩子心门,听听他们的呼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家长不要抱怨孩子不行,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足之处,要找自己的原因。要坚信:家长只要多分析自己的原因,不找或少找孩子原因,不用三个月你就会掌握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也会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 与老师的“管理”沟通。

七、 培养七种“习惯”

1. 讲究“卫生”的习惯。如不扔垃圾、勤洗手、戴口罩、室内常通风、不外出或少外出等。

2. 能“自主学习”的习惯。“师父只是引路人,学问全在自用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除了智力因素外,后天的自觉努力也很重要。

宅家,是训练孩子自主学习的有利时机。让孩子在复习旧课和完成寒假作业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预习新课程。一是课本;二是若无课本,可看网上的电子课本或网课;三是若不能上网学习,还没有课本,也不要着急,要多读书,等开学后老师们会从教材开头开始上课。

3. 加強“体育锻炼”的习惯。从有些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不治自愈来看,就是因为体质好,自身免疫能力强。所以,要让孩子经常锻炼身体,要形成习惯。况且,身体棒,精力也充沛,学习效率也高。让孩子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以上。如在室内走步、室内原地跑步、做坐位体前屈、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俯卧撑(六年级)等。

4. 能经常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会干家务劳动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终身受益。让孩子分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或拖地、整理床铺、刷碗、洗衣服、择菜、做饭,每天要选做其中的几样固定下来做。其实,干家务有很多好处,有统计数据表明:干家务与不干家务的,就业率是10:1、犯罪率是1:15、离婚率是1:12、优秀率为70倍。

5. 进行 “广泛阅读”的习惯。一般说来,未来是“得语文者得天下”,所以要让孩子多读教师推荐的书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孩子自己喜欢的书籍。

6. 勤于“写作”的习惯。语文学习应该以“写作”为中心(即我所倡导的“作文中心说”),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读写贯通。当然,写作有多种形式,如用笔写、用脑写、用嘴写等。

写作篇数不限。一二年级可写几句话。其中一篇是有关抗“疫”的作品,不限字数,不限内容。另一篇是小论文或小创意,不限字数,不限内容。

7. 勤于“动手”的习惯。小制作2件,内容不限、材料不限、形式不限;小发明1件,内容不限、材料不限、形式不限。

为了夺取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胜利,为了让孩子更加茁壮成长,让我们众志成城、同全国一道,共同加油吧!

猜你喜欢

责任感家长孩子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家长错了
责任感等2则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