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三个阶段
2020-07-04吴明斌
吴明斌
【摘要】小学生语言表达还不丰富,学生思维受到具体直觉表象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和其他符号表达能力还未能获得设想抽象和整体概括的意义,严重缺乏逻辑思维转换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当中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任务。
在日常数学教学当中,大多数的数学教师比较容易忽视数学语言教学和训练,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甚至认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当中无关重要,那是语文教师的事。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语言的准确性、工具性和逻辑性尤为重要。如在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概念教学等日常教学当中,当学生能清楚、准确、简练地用语言将相关概念、定义表述出来,才能反映出学生所理解的、所学的知识。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由简单至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语言训练。具体来说,笔者将语言训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低年级(一、二年级)复述阶段
低年级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严重缺乏逻辑能力。“复述”是能够使学生正确地、清楚地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或者机械的重复讲述。“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语言训练,它能把记忆内容、思考过程、表达能力三者有机糅合在一起。在这个阶段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语言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感受教师数学语言的精炼、严密。如,“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用了哪些字词、数字和符号?”等等,可以让学生模仿说,复述多了,既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良好审题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说法、读法以及写法。如,让学生读读图意、讲讲算理、说说思维过程、写写符号和算式等。这些简单的模仿復述看起来无大作用,但对于数学语言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如,“小明买了7盆黄花,又买了同样多的红花,两种花共多少盆?”即使教师用数学的分析方法去描述,但让学生复述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仍然是逐个字逐个字地读一遍,所以,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做好示范引领,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式。
二、中年级(三、四年级)描述阶段
中年级小学生在经过复述阶段的训练之后,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具备简单的设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复述阶段之后,要注重学生的描述。“描述”主要是对事物的整体概括或者是操作流程或者是演示活动过程的描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外部的具体操作转化为内部的思想活动,再借助数学语言,把思维的过程清楚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比如,除法式子:35÷7,简单一步算式,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描述:1.被除数是35,除数是7,商是多少?2.35里面有几个7?3.把35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4.
35是7的几倍?5.已知一个数的7倍是35,这个数是多少?通过不同的描述,得以将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
又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将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最后通过语言描述,令学生对“几分之一”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再通过让学生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最后抽象成“数学算式”或“数学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三、高年级(五、六年级)表述阶段
表述主要是把数学性质、概念、定义、法则、公式等规律性的知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确定下来。这是数学语言训练的高级阶段。为了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数学概念、术语方面的比较。如:“是”与“叫做”,“约去”与“消去”,“两”与“二”,“整除”与“除尽”等。也可以让学生从旧知识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或者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的观察,逐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简洁、准确、完整地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如:小数、自然数、正方体、等。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可以把学生分组,其中一组从三角形、四边形当中挑选一个图形,让其他组设计问题并提问。再由另一组同学回答,以此来猜测每一组选的图形。
小学的数学语言训练要围绕从复述,描述,表述这三个阶段开展,把训练糅合进课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数学语言,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经意间受到训练,这样学生很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数学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