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2020-07-04关剑然
关剑然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对事物的看法、钻研取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趣味,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家长可以通过呵护孩子好奇心、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亲近大自然等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般有寓教于乐、提问设疑、改进教法等。兴趣研讨一直是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热门话题,研究范围涉及兴趣概念研究、兴趣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等。
【关键词】趣味;教学;求知欲
什么是趣味呢?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给出了准确的概念:趣味(兴趣)是一个人试图接触、理解、掌握和参与某些活动的心理偏向。对事物感兴趣是人进步的起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趣味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要素之一。假如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探索,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享受。经验表明“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积极踊跃并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体现出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对知识有较深刻理解。
纵观我们的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教学不足的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得法、力度不够,求学者对学习数学感到困惑、迷茫。表现在:
1.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够明确,不懂得如何开展学习。态度没有形成,对各类新问题的兴趣与求知欲不够持久。
2.学生知道要学习,但学习的主观意识不够,学习活动中欠主动性,常被老师牵着走。
3.教师为学生搭建过多的知识框架,学生习惯于拿来即可,缺少对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学生沉醉于少思索、不选择就直接对知识进行使用,学习趣味弱化。
针对种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开展调查研究,探讨教学手段,努力克服各种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创设有趣味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踏进数学知识的王国,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学生对学习产生趣味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普遍来说是从“有趣”开始,迸发出“兴趣”,然后向“志趣”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可灵活运用讲故事、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等技巧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讲小故事激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故事的情节,有效地突破数学知识的理解难点。在“循环小数”这一课教学中,我模仿了教学名师邱学华的教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我激情饱满地对学生说:“有个特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学生答:“想”,于是,笔者引出“山中有庙有和尚有……”这一经典故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师生一起总结“依次、不断、重复” 的故事特点。随之话锋一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循环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从某一位开始有些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大家想探索一下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了新课学习的过开启探索旅程,知识难点一一解开,课后练习错误大为下降。学生课后和我交谈,我们现在使用的星期制、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我心中一动,这一课不又多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吗?我及时表扬学生爱动脑,善联想的学习热情。
许多的课例,如,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相遇问题”……都可以设计活泼风趣的故事引入,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为突破新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创造了条件,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激趣
实际教学经验证实:小学生对形象传神,颜色艳丽,栩栩如生的动画图片、视频、卡片、实物及生动演示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易被激活。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各种实物图形进行演示,充分发挥几何图形的直观演示把课上得生动出色,易于学生接受。《圆的周长》一课:我用一长一短两根绳子分别系好两个小球同时甩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学生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圆的半径有关、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这两个结论”。带着这个重大发现,学生展开实验求证: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徑、半径的长短。通过多组数据的测量、演算、验证,学生深刻掌握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在重走科学家对知识的探索途径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起来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迸发出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体现。
创设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体现教学的艺术。教师借助各种图形的剪、拼、移、翻等实物演示、视频呈现,加上生动语言提示,能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想象和满足中收获知识,对几何图形概念的达到深刻理解。借助各种图形的变换,让学生感受图形变化中的美与奇妙,激起学生探索图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获取图形概念过程达到数学之美的享受。新授课教学后,教师又提出一个有趣问题:校园中的一棵大树,你能用绳子量出大树的直径吗?这又是一个联系学生生活的实践问题,通过精心设疑激发学生联系知识、活用知识的能力。
三、精心设疑激趣
“猎奇”是儿童的本性,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致力于运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精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迸发出好奇心,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学习动力。
在判断闰年、平年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不同的年份,老师立即说出是闰年还是平年。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老师,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情不自禁流露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对知识那一纵即逝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持续强化使之形成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力量源泉。
诱导出学生对学问的好奇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前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每一个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素材,结合学生身边各种活生生的例子,设计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教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让学生乐学、喜学。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当下,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目标与方案,面对新问题拟定不同的解决策略,达到解放学生被教育者设定的框架牵着走的教学弊端,最终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创新数学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