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非遗”工艺传承教学中触发学生进行生涯探索

2020-07-04伍小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非遗

伍小君

【摘要】伴随着文化复兴的大潮,“非遗“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始进入到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在我校开展的“非遗“非遗””工艺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体现了广州地域性文化的魅力及我校艺术教学的特色。本文探讨“非遗“非遗””工艺校本课程进课堂以及与在“非遗“非遗””传承课触发学生思考职业以及人生规划的的结合点,分阶段进行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非遗“非遗”工艺的传承活力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非遗“非遗”工艺课程;生涯规划

一、利用非遗“非遗”工艺传承引导初中学生了解职业生涯

1.学习一门技术,了解一门职业

初中很少有与社会对接的课程,而学校是一个地区教育文化的中心,非遗“非遗”文化中丰富的历史人文、工艺技能、审美情趣等在传承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建立人文修养、家国情怀,在技能技巧、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也有所促进,非遗“非遗”文化的传承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益补充也逐渐融入到中小学的特色教学内容当中。非遗“非遗”工艺历史悠久,在现代,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兼备的职业因为学习的时间较长,很少人会愿意费几年的时间深入了解学习,非遗“非遗”工艺通过师徒口手相传,心领神会的来进行传承的传统在现今社会转化成师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方式。通过非遗“非遗”传承让更多学生具有文化自信,主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已成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2.通过非遗“非遗”工艺传承启发学生对职业意识的思考

据了解,我国中国有69%一80%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41.7%的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没有目标,只有8.3%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大多数人认为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或高中生的事情,但如果对职业的认识教育贯彻于中小学的学业过程当中的话,学生更能逐步了解胜任这些岗位要求具备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主动建立自己和岗位相吻合的条件,改善不足之处,有意识的地与社会接,轨,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成为优秀的职业接班人。

目前,广州市有一批中小学正在开展传统工艺传承的特色教学,我校开展广彩广绣校本课程已有五六年的时间,有比较成熟有效的课程安排,广绣教学已成为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以及校园与社会之间有效的教学纽带。

非遗“非遗”工艺传承教学使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社会资源的提供与利用,学校非遗“非遗”活动与深入学习的平台,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培养职业意识方面收效显著。

二、在教学过程中触发学生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时期是学生对生涯探索的前期,非遗“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课程可以给予学生很好的探索平台,但面对在动漫世界长大的新一代,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接纳、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遇到学生(尤其是男生)不愿学习的情况怎办,这就需要其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实施传承教学。

1.非遗“非遗”课程的教学模式

传统广彩广绣工艺精湛,但存在工时长、对性格气质有特定的取向等不利于普及的因素。初一学生基本没有进行过工艺方面的学习,对传统工艺的认知比较浅薄,尤其是男学生均认为刺绣是女红、与男性无关,但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开展有着不错的认知基础。有些父母也不大关心子女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多数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明确的意识,也没有预见到孩子成长需要全面发展,更加没有意识到这种传承学习是很好的地了解社会的一个渠道。

首先在校园形成有利于广彩广绣推广普及的校园氛围,在校园范围制造群体效应,而普及教学是最容易达到这一效果的方法之一。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学生感兴趣的平台与空间,让全体学生与家长关注广绣,参与并掀起传承广绣的热潮,从中发现传承人才,吸收其成为传承精英,这些学生精彩的作品又会反过来促使全体学生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广彩廣绣的传承活动,使教学面扩大,传承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们构建的课程模式以校本课程以及社团活动两种的形式实施开展。

校本课程面对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学习期限为一学年(即两个学期),分为常识阶段、兴趣阶段和普及阶段,广绣作品时间投入较大,因此,我们课后有固定的时间开放刺绣工作室给学生继续练习。校本课程开展的目的是面向大众进行非遗“非遗”推广,利用广绣非遗“非遗”传承为载体提高学生审美、协作、人文修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群众基础。

而广彩广绣社团则是为一些有能力传承广绣工艺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实行小班制教学方式,时间是每周两个课时,人数基本控制在15—25人。社团是专业传承与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既提高学生的传承技艺与专业素养,又承担起学校非遗“非遗”活动与社会非遗“非遗”推广的任务,使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从而促进传承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为了使传承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学校实施了双导师制教学,在校本课堂以及社团活动中,校外专业导师主要进行专业技术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指导,学校老师配合专业导师共同教学,在题材创意和构图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确保了课程以专业和、适合学生的方式得到开展。

两种课程互为补充,普及使得广彩广绣文化获得理解与尊重;而社团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获得自豪感,为学校非遗“非遗”传承提供标杆;双导师制互为补充,我校广绣课程以它独特的开展模式使校园非遗“非遗”传承教学充满了活力。

2.在非遗“非遗”传承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

自我探索大致就是从个人兴趣、性格特质、天赋能力、价值观、愿景等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独特性,看到人与人的差异不同点,建立一个自我的概念,找到一个自我认同感。而环境探索大致又分为宏观环境、行业、职业、专业、人脉关系等。反观当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很难让学生有环境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同时多数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等种种因素影响,自我探索也不够,我们学校通过非遗“非遗”传承课程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两个方面的探索。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非遗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