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过渡,助生发荣滋长
2020-07-04梁舒敏
梁舒敏
【摘要】精心地设计过渡语、有的放矢地运用过渡语是一门学门,也是一门艺术。新教师需要逐步地学习、反思,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善于积累和总结过渡语,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过渡;新教师;课堂教学
所谓过渡语,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语句或者转承语句,是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在整个课堂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精妙的过渡语在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整个教学内容自然流畅、紧密连贯,使学生思路清晰、兴趣盎然,更能够使这节课的效率加倍,更有“灵气”、更有“语文味”,行云流水、不露痕迹。
新教师刚刚上岗,一开始往往会陷入死抓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进行授课,没有好好把握课堂生成的困境。有的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缺乏过渡语,环节之间断断续续、各自为政,教学语言生硬、无力,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反应平平。有的新教师有意识到环节与环节间过渡语的重要性,可是几乎都是用同一种方式过渡,过渡生涩、尴尬,语言魅力不足,缺少新意,长久以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化,上课积极性被挫伤。其实,新教师只有巧用过渡语,才能让学生在浑然不知觉中紧跟教师的脚步,水到渠成地掌握学习内容,让课堂事半功倍。
在前辈的指导下,笔者越来越重视课堂过渡语,从细节入手,多种形式地设计过渡语,并注重结合课堂生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课堂效果不错。在积极设计和巧妙运用过渡的过程中,笔者的专业技能越发扎实,教学机智逐步加强,课堂掌控能力逐渐提高,上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本文以新教师如何巧用过渡语为主题,以自身的经验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新式过渡
过渡语的作用就是使上一个环节自然承接到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思路清晰。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正确解读文本,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发挥想象力,利用创新型的过渡语进行环节间的穿针引线,让文本“活起来”。在执教《去年的树》时,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笔者设计的过渡语是: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回到去年去看看大树和鸟儿。学生马上找出文章的1—4自然段是写了大树和鸟儿去年的经历,从而开始展开1—4自然段的学习。整体感知过后,以“时空隧道”这个创新点,独具童真与想象力,使文本内容自然过渡到段落分析,学生对课文一目了然。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过程中,在认识爬山虎的脚之前,笔者的过渡语是:“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投影上的这些脚,观察观察,比如这些脚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呢?”在投影上展示小鸭子和螃蟹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脚的颜色、位置、形状。接着再这样过渡:“刚刚我们观察了各式各样的脚,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三段。用刚刚的方法,找找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并做上标记。”通过创新型的过渡语,运用迁移的方式,以熟悉的东西带动陌生的东西,使学生兴趣盎然,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整个课堂充满创意和想象力,教学由浅入深,实用高效,流畅自然。
二、生成式过渡
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略课堂生成,不顾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意孤行”。其实,当学生表现不错,对某个知识点特别感兴趣时,教师更应注重课堂生成,稍稍放下教学设计,适当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的生成式过渡既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味道。在《猫》一文中,笔者对猫的古怪性格进行了小结后,引导学生看着猫古怪的三幅图画进行个人朗读,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同学举手愿意读,被点名上台读的学生也读得特别好。此时,笔者没有选择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而是高度评价上台学生的朗读水平,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调整教学设计,临时加入朗读训练,给1分钟的时间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部分读。自由朗读过后邀请学生上台带感情朗读,三个部分任选其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评价,让学生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具体朗读要求,把要求融入在过渡语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激趣式过渡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师在上课时倘若能以兴趣立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巧妙的过渡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自然就会事半功倍。笔者在上《爬山虎的脚》时,在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位置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认为只有动物有脚。今天,我们却认识了一种植物——爬山虎,它也有脚。原来植物也是有脚的,你们觉得神奇吗?”“这么神奇的植物,你能看着这几幅图画,把自己当成爬山虎,按照爬山虎的颜色、位置、形状三部分,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脚吗?”教师以神奇的植物的脚为突破口,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回忆刚刚学完的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口头说话的兴趣,温故而知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这样比教师直接出示“爬山虎的脚的自述”题目要求更好,通过巧妙的过渡语,不仅打破了以往教师提要求,学生完成要求的沉闷、乏味,点燃了学生的热情,而且对上一个环节进行了小结、梳理、巩固,给了学生在课堂里喘息、放松的机会。
四、反向式过渡
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的课堂反映与我们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相违背。新教师实际教学的经验不足,当学生的反映与教学设计背道而驰时,新教师通常会显得手足无措,时有出现说话脱节、生拉硬搬的情况。这样显然是不正确的,是教学机智不足,不会巧妙运用过渡语的表现。在《猫》的教学过程中,在感知“蹭”字时,笔者本来设计了让同学互蹭,从而感知“蹭”的力度和感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听到要求同学互蹭时,都表现出不太愿意。假如,当时笔者坚持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就会出现混亂、停顿等问题。但是,笔者立马选择反向教学,灵机一动,说了这么几句过渡:“刚刚老师要求同学们同桌互蹭一下,但发现很多同学都很抗拒,这是为什么呢?请问,在生活当中,你会随便去蹭另外一个人吗?”“通常你会愿意蹭谁呢?”“猫愿意主动去蹭老舍先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笔者机智地转变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思维,利用反向式过渡,摈弃了单调的词语解释,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带以情感体验从而感知猫和老舍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巧妙的过渡,既不突兀,又能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五、拓展式过渡
在语文课堂上,假若仅仅是解读文本,逐步解决重难点,这不仅是教学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穿插适当的拓展和外延,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而且可以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感知语文之美。在《去年的树》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总结了大树和鸟儿是一对难舍难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鸟儿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地找到了大树,并遵守诺言在灯火面前唱起了去年的歌。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读完这个凄美的故事,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呢?可以是大树、鸟儿、伐木工人等等……”这样拓展式的过渡语,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带出课外,不仅要学习欣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还要学会珍惜友谊、不要乱砍乱伐、保护环境等等。
综上所述,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巧妙的过渡语。过渡语的种类有很多,笔者的思考仍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精心地设计过渡语、有的放矢地运用过渡语是一门学门,也是一门艺术。新教师只有逐步地学习、反思,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善于积累和总结,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过渡语的使用,并将此变成自己的教学习惯,那么我们的课才能越上越精彩,学生才会越学越有滋味。
参考文献:
[1]田春见.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J].宿州教学学院学报,2011(14):165-166.
[2]林晓鑫.语文课堂过渡语的作用[J].教育科学报,2011(12).
[3]左成荟.语文课堂如何巧妙使用教学过渡语[J].学园,2013(3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