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分析

2020-07-04王沉刘勇吴桂义

高教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采矿工程

王沉 刘勇 吴桂义

摘  要:针对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工科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以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利用统计调研、调查问卷、理论分析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对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深入剖析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现状,揭示贵州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及其相关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提升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贵州地区;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9-0079-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Guizhou and other underdeveloped areas, with the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of G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s of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in Guizhou University,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in Gui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weak link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in Guizhou and other underdeveloped areas, so as to provide bas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ining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in Guizhou and other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words: Guizhou province; mining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前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资本推动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高科技人才资本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高科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培养成为影响我国科技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煤炭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提高煤炭行业科学技术水平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是国家规划的十三个重点建设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资源开发的集中区,煤炭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内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唯一学府,开展煤炭行业研究生教育30多年来,形成了基本满足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然而,与国内同行业高校相比,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优势并不明显,尤其在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方面。同时,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待科研创新活动的态度令人堪忧,科研成果的质量较国内其他高校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针对贵州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现状,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刘宝玲通过对北京地区四所工科高校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現状、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科研管理的现状、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机制的调查发现,接近94%的导师和90%的学生都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因为其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但大多数导师也表示,受经费短缺和功利性学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3-4]。刘合群、张筠指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由课题引导、导师指导和学生研究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三者的协同作用才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5]。廖文武等2014年对全国1404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硕士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大多集中在0-4项之间,每周用于科研的时间集中在0-85小时,发表论文的数量大都集中在0-4篇[6]。周文辉等人从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作用、导师科研补助、学校科研支持等方面考察了研究生对参与科研训练情况的评价,结果表明,66%的研究生对科研训练情况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只有7%的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情况不满意[7]。以上主要用参与导师课题或项目的数量、深度和广度来衡量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在“研究生科研参与水平较低”这一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指出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以上大多基于发达地区研究生科研现状展开研究,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相对模糊,未明确指出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

本文拟以贵州省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通过系统调研与分析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素质,阐明贵州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科研现状,探讨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旨在提高贵州等欠发达地区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

一、科研成果调研与统计

针对贵州大学2014-2018级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专利等一系列科研指标,采用统计调研、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统计了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取得科研成果,深入剖析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不足,统计时间截止为2019年8月30日。参与本次调研的研究生共85人,其中,2014级、2015级、2016级研究生分别为18名、12名、18名,2017级研究生共17名,2018级研究生共20名。

2014级、2015级、2016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分别24篇、14篇、16篇,如图1(a)所示,以上三个年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总数为54篇,研究生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数量平均1.1篇/生,从已毕业的年级来看,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收录2014级15篇,2015级5篇,2016级收录11篇,占比分别达到63%、36%及69%,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偏少,论文发表的等级偏低。2017级研究生目前处于研究生二年级,发表论文7篇,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收录5篇,占比71%;2018级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为零,研究生一年级及二年级学生发表论文难度较大,论文的发表主要集中在研三阶段。

2014级-2018级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2014-2019年度论文发表情况如图1(b)所示,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与论文发表的重视程度增加有关。

2014级-2018级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专利授权情况如图2所示。2014级、2015级、2016级授权专利分别为41个、46个、188个,以上三个年级研究生在校期间授权专利总数为275个,研究生在校期间专利授权数量平均5.7个/生,从已毕业的年级来看,2016级研究生专利授权数量最多,达到188个,2017级发表专利56个,2018级授权专利12个,在校研究生人均专利授权数量为人均论文发表数的5倍,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发表专利的热情度高于科技论文。

二、科研现状问题剖析

在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是对研究生科研成果较好的肯定。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校论文发表数量偏少,论文质量偏低,研究生在校三年未发表论文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学校政策的支持,研究生在专利发表上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专利情况在贵州大学处于领先地位。调研结果表明,研究生个人发表专利个数悬殊,部分研究生在校发表专利多达几十个,另一部分研究生发表专利仅几个或者一个甚至没有专利,大多数研究生属于后者。因此,专利授权整体形势良好,个体情况差异较大,深层次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总体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整体科研水平不高,个体科研素质参差不齐,论文的发表情况远低于专利的发表情况,且高水平期刊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令人唏嘘,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无法满足科研需求,动手能力和现场执行能力较弱,对新兴问题敏锐度不够,归纳总结出现阶段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双导师构成,共同指导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能力,但这些导师自身具有诸多项目与课程,无暇关注研究生本身知识储量,更无法亲自传授方法与技能,因此,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硕士研究生课程众多,没能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安排课程,获取知识系统过于笼统,学校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与研究方向各有差异,另研究生期间具有各类活动,专业课程得不到有效保障。采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跨专业领域强,涉及知识面广,硕士研究生阶段应掌握煤矿开采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爆破学、矿井通风、巷道支护、安全系统工程等诸多课程,目前学生存在掌握知识面窄,各类知识比例失衡,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等问题。

(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居高不下,该类学生因相关专业基本知识欠缺,缺乏对前沿性领域的探究,导致了创新性的缺失。采矿工程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科学试验,试验包括岩石强度试验,相似模拟试验等。笔者统计了采矿工程硕士论文的试验研究,其样本总数为30,部分试验存在照搬照抄前人的试验模式,导致最后结果大同小异,无法得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结论,另一部分为验证性试验,验证性试验本质上属于重复性试验,不具有创新性,只能得到前人的熟知结论。研究生过多的从事此类试验,一方面试验不具有新颖性,无法得到创新结论,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与时间,压缩了其他试验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反复从事,容易产生疲惫感,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不活跃,科研热情低下。

(三)学术写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有高有低,工科类学生相关问题更为显著。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直接影响科研状况,例如搜集、归纳、整理、分析资料能力不足,不能从诸多信息中提取相应有用观点,逻辑思维匮乏,无法用准确有效的语言清晰表述等。导致此类情况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自身能力,更与培养单位忽视此方面训练有关,硕士研究生的写作能力亟需提高。

(四)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研究生因为考试失利,填写志愿出错,调剂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没能攻读理想专业,或者原准备攻读学术硕士研究生变为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引发诸多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出现厌学情绪。同时,因为缺乏相应教育与指导,部分研究生仍处于本科生教育模式阶段,缺乏自身主动学习,或者自身期望与现实相距过大,导致研究生期间学习没有明确思路,感到迷茫。

三、结束语

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一种较新的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摸索探究阶段,笔者以采矿工程为代表作为调研对象,揭示了贵州省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薄弱环节,深入剖析了现阶段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问题,旨在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饶中浩.矿业类高校新兴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6(3):84-87.

[2]李青松.贵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煤层赋存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2016:205-208.

[3]郭艳利.国外研究生教育理念比较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72-78.

[4]谢治菊,李小勇.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8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7(1):62-69.

[5]刘合群,张筠.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协同理论的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11-15.

[6]廖文武.C9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5):67-74.

[7]周文辉.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讀研究生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34-40.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采矿工程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爆破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