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CALL到MALL:信息技术在外语新读写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述评

2020-07-04赵志坚李晔

高教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新媒体信息技术

赵志坚 李晔

摘  要: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了从工具性的“辅助”到生态化的“深度融合”的转变。文章认为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媒介及形式为培养学习者的外语新读写能力提供了支撑环境,并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和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开发多种学习方式和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消弭其消极影响和进一步提升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读写能力;外语教学;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9-0068-04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shifted its role from "assisting tools" to "deeply merging ec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new literacy and cognitive, socio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s well.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ways to avoid its drawbacks, such as enhanc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developing students' ways of learning and practising blended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literac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new media

1947年10月,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信息化理论奠基之作——《控制论》中将“信息”定义为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和名稱。信息是外部世界的物质和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当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超过人类感官能力的极限时,人们需要借助某种手段去储存和发布信息。早期的信息技术以绳结、音乐或者烟火等方式呈现,直到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自此之后,文字逐渐成为人类生成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重要工具。现代意义上“信息技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1]。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因特网、移动网络及其所提供的网络空间、通讯和分享平台极大提升了人类所需信息流。信息的日益丰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资源的不断涌现带来了语言的变化,这使得培养学习者新读写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媒介及形式

计算机、因特网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等媒介不断应用于外语教学。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形式包括:计算机辅助的语言学习(CALL)、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NBLT)以及移动技术辅助的语言学习(MALL)。它们彼此之间不是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而是支撑与互补的关系。

(一)计算机与CALL

计算机为外语教学提供文字、图表、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丰富的读写资源。外语学习者能够利用计算机储存和拷贝学习资源并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完成读写教学。CALL的鲜明特征是语言学习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因此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是进行电子阅读、写作和交流的基础。

随着外语教学软件的开发,CALL在外语教学领域迅速发展。它改变了学习者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并能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提供即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进行外语阅读时,学习者和教师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更为地道和更为及时的外语阅读资源;在进行外语写作时,学习者可以首先记录想法,然后将写作、修改、编辑和校对等写作过程融为一体。计算机软件为外语学习者的读写提供即时的反馈并引导他们进行读写练习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如计算机的自动评分(AWE)系统可以为学习者的作文提供从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篇等角度进行自动评分并对文章进行修辞和语言等方面的及时反馈。此外,学习者可以调整学习进度和策略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因特网与NBLT

与计算机相比,因特网提供更为丰富的图像、图表、音像视频和超链接并能实现人际互动。因特网可以提供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提高外语读写水平的在线活动和游戏。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取更为丰富、更为地道的外语语言资源,还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进行学习与合作以增加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NBLT通过计算机在因特网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因特网可以使外语学习者与目标语言国家的人成为学习伙伴,通过互相学习、共享新识和新技术不仅深入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可以获取新鲜外语阅读和写作素材。NBLT应用于外语读写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使用目的语的真实语言环境和跨文化人际交往的环境。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构建学习社区并可通过即时或延时的方式交换想法、提供反馈和分享资源,以促进外语读写能力的提升。NBLT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之间通过在线互动和交际来拓展思路、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也拥有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节奏。

(三)移动智能设备与MALL

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拓展了使用者之间交流和学习的时空,如通过手机浏览信息、收发短信和邮件、玩网络游戏以及在社交媒体上查看和发布信息等多种读写活动。由于人们通过短信、微信和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新读写能力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必备技能。外语教师对学习者使用移动智能设备的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外语读写教学。

MALL是基于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的语言学习模式。移动技术不仅能跨越时空提供图文信息和数据,而且能创造跟母语者或其它学习者交流的真实语境,给语言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己成为目前语言教育的重大突破[2]。与此同时,移动智能设备及无限的网络空间给学习者提供了构建主义的学习和协同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每位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将其他学习者视为知识的来源和帮手并通过与他们的互动获取和构建新知。移动学习能够最优化地利用各种技术、资源和碎片化时间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的协同化学习。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影响

从CALL到MALL,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了从“辅助”到“整合”再到“深度融合”的一系列转变。这些转变提升了学习者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找、加工、整合、解释和评价外语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同化学习的支撑环境,并对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一)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元人际互动信息对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线写作自动评价系统能为外语学习者的写作提供即时有效、準确的反馈并且这些反馈对外语学习者修改作文有积极的影响[3];通过自我修改,学习者的作文质量在作文长度、词汇丰富度、和从句数量等指标上均有显著的提高[4];通过网络交流,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写出较为复杂的句式。此外,互动的参与度和复杂程度的增加有利于学习者认知学习能力的发展[5]。外语学习平台和在线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的语言知识和读写练习并且通过参加讨论交换想法以促进思维发展。

(二)社会文化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外语学习者之间的社会文化互动,提高了学习者间社会交际的参与度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性。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能够给外语学习者提供更多阅读在线文本的机会并且网络环境能够减少他们的交流焦虑度,从而使他们更加活跃地参与在线上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公共价值观,提升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的提升。在线互动和交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并可以拓展讨论的范围,从而促进在线协同知识的构建[6];基于在线写作自动评价系统的写作过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特点。自动评价系统的纠错和反馈功能满足了学习者提高外语语言能力的需求,有效激发了其参与修改的动力[7]。

(三)心理发展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外语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心理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等网络学习活动并对比了学习者在学习前和学习后的情感变化程度的研究发现:在线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信息并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度[8]。通过混合式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学习者对于不同年级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交流的态度。研究显示大部分学习者,对外语和电脑学习更有信心并认为他们在写作,思维和口语表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9]。此外,自动评价系统也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其英语写作学习动机,提升写作能力的自我效能感并能降低写作焦虑感[10]。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和新读写能力培养的一些消极影响也不断显现。

(一)社会文化方面

社会文化方面的消极影响制约了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线虚拟论坛中,多数外语学习者认为在线交际比面对面交流更困难,并且在论坛上传递信息的质量没有面对面传递信息的质量高。此外,由于外语课程平台提供的人机互动过于频繁,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提高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技术应用方面

技术应用方面的难题成为了外语新读写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由于网络及计算机的技术故障将会导致学习者无法完成读写课程,并且设备维护也占用了部分学习时间。由于网络速度不稳定、高质量素材不易寻找以及筛选有用资源耗时较多等现象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者的积极性。此外,学习者对自动评价系统的使用方式、认可程度和应用实效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三)对策

就外语教师而言: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纾解消极影响的前提条件。教师信息与课程整合能力直接作用于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者社会文化交际策略的使用。信息技术在外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外语教师逐渐成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实施者、课上和课下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习者课内和课外学习的评价者。外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新的技术设备、拓展信息渠道并扮演多重角色才能高效帮助学习者解决在社会文化和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如鼓励学习者参加线上培训或学习课程等、指导学习者在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关注学习者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展开等。

就外语学习者而言:培养学习者的多种学习方式是应对消极影响的长效策略。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习者开展互动高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的学习情境。学习者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足够的网络知识和软件及应用的使用能力才能实现网络交际和在线写作。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动机、语言知识、学习经历和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背景,积极设定自己的学习任务。此外,他们也可根据个体差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资源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完成学习。在多样的外语写作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方便灵活且不受时空限制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自行选择学习目标、方式和进度,其具体形式为: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等。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者能够与其他学习者建立网络学习社区,结成学习伙伴并开展交互式的合作性学习。

就外语教学而言: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克服消极影响和培养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的新选择。传统的外语课堂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初期机械整合,无论在学习者社会文化的培养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存在课程资源有限、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操作技能较低等弊端。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通过把慕课平台、移动微课平台、智能手机学习应用的课程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实践将有效消除这些弊端。在课上和线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知道学习者在搜索、获取、理解、概括、比较和评价等思维活动中构建新知识并提升操作技能。在课下和线下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多模态信息资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这些活动将拓展师生间多时空的交流渠道、促进多种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以达到全方位提升学习者外语新读写能力目的。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新读写能力的培养搭建起了有利于学习的支撑环境,并为学习者新读写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为消弭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和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倾向,外语教学应继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为更好培养学习者的新读写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学习者应逐渐掌握和实践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具体学习模式;外语教学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维教学情境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和学习者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继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外语新读写能力的生态框架和有效路径,并为开发出服务于未来外语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Leavitt, Harold J. & Thomas L. Whisler, Management in the 1980'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8,11(2):41-48.

[2]宓小土,戴海兴,王一鸣.基于联通理论的外语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5(4):99-102.

[3]Tuzi, F. The impact of c-feedback on the revisions of L2 writers in an academic writing course[J].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 2004,21(2):217-235.

[4]胡学文.在线作文自我修改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结果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3(3):45-49.

[5]王淑雯.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对中國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历时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2):51-61.

[6]Beuchot, A.,& Bullen, M. (2005). Interaction and Interpersonality in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J]. Distance Education, 26(1):67-87.

[7]卢鹿.基于自动评价系统的第二写作过程研究[J].外语界,2016,173(2):88-96.

[8]Alias, N.,& Hussin, S. E-learning in a Writing Course at Tenaga National University[J].TEFL Web Journal,2002,10(3):49-56.

[9]Greenfield, R. Collaborative E-Mail Exchange for Teaching Secondary ESL: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003,7(1):46-70.

[10]杨晓琼,戴运财.基于批改网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2(3):17-23.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新媒体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