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

2020-07-04姚梅花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姚梅花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

【关键词】  核心素养;注重;培养

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论述,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相关素质,而不只是能够拿到高分成绩,这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相一致,真正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人。以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太注重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后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只能算是“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一部分,而对于“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上的素养只是无意识培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在以前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应该关注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具有数学特征的思维品质培养

通过数学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数学思维品质,是学好数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

1.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方面的培养。新课标将“双基”变成了“四基”,改变符合当下学生发展的要求,满足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够突出数学学科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笔者对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比对,发现大多数的教材内容中都有体现数学思想的元素。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教材中不同环节和不同内容体现了什么,重点抓住体现数学思想的内容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材的设计十分合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利用了具体形象事物转向抽象数字的方式,在教材中以符号化思想和抽象思想的渗透为主。从上图中也能够看到是用图形来表示数字,这就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上图中能够看到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图片,可以看到一些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的事物进行归纳与总结,看到了一只狗狗、一座小房子,还有一位老奶奶,这些物体都是用1代表,那么1便代表了1个事物,这就从具体形象转向了抽象。逐渐引导一年级的学生领会到原来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利用数字代表,这样就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相联系,有助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不但要让他们爱上数学,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自主获取校园数学以外其他知识的方法,如动手实践法、数据分析法、移多补少法、信息处理法、列表法、假设法、反思法、自控法、合作与创新的方法等等。

二、具有数学特征关键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培养哪些关键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注重团队意识、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三个方面来探讨。

1.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终究要参与社会的活动,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以团队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数学课涉及的元素特别多,小学又是学生意识形成的初始阶段,千万别错过这个先入为主的好时机,如小组合作、课堂正反方的辩论、学生课堂小结、对待错题的态度、潜质生的帮助、面对作业的责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团队意识很好的契机。

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中,利用合作学习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性明显增强。在课堂讨论中,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的同学可以经常互动交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课堂的氛围非常好,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

2.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批判质疑的精神,不迷信教材与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敢于坚信自己的意见,在这种质疑精神的驱使下,敢于探究疑点,找出佐证,哪怕佐证是无力的,我们都应该换种方式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真精神。

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时,针对板书课题,教师会组织学生猜想“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有的学生会提出:“3的倍数个位上可能是3、6、9。”有的学生会提出为:“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的学生通过推算得出:“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不仅仅要看它的个位,可能还要看其他的数位”等等。学生围绕“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题做了分析探讨,初步判断了“3的倍数”中各数位上的数可能存在的关系特点。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經历了大胆猜测、敢于质疑、探究疑点、找出佐证的过程。

3.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情趣是所有健康人的阳光价值取向的标准,数学更不例外,我们应该通过综合性的课堂元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可以是教师的教学风格、科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趣的数学故事、神奇的数学黑洞、充满悬念的生活情境、开心的竞技游戏等,要让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感受到美的体验,成为他们健康审美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丰富审美体验,从而实现审美能力培养。

例如:人教版二下课本56页第7题.

解答:方案一,买4个球,4×5=20(元).

方案二:买5个球,5×(5-1)=20(元).

教师引导:比较这两种方案,你有什么感想吗?

生1:花一样的钱,方案二多买了1个球。

生2:方案二不对,因为题目中要求只买4个球,你买了5个球。

生3:没关系,多出的1个球,万一以后有一个球坏了,还可以当备用球。

生4:多出的1个球可以送给别人。

生5:多出的1个球,还可以卖掉,得5元钱,这样4个球,才花了20-5=15(元)。

生6:那我买6个球,花了6×(5-1)=24(元);多出2个球,卖给别人得2×5=10(元);这样4个球才花了24-10=14(元),钱花得更少,更划算。

这时班级像炸了锅一样,那我买7个球、8个球……

师:是呀,看来我们以后购物时,遇到打折、优惠的活动,只要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能为大家带来更大的实惠。

最后教师针对这道题,做一个总结,关于最后多买的球,如何处理是后续问题了,这道题我们就按照方案一、方案二解答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质上是提高学生的一种文化素养。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重在坚持。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我们未来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彭如武.“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J].中小学数学,2017(3).

[2]冯怀勇.依循“猜想”探究演绎[J].中小学数学,2017(3).

[3]潘旭东.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点[J].中小学数学,2017(3).

[4]吕健.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J].小学数学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发现新课改下音乐课的五个“注重”
把握好四个“注重”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