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2020-07-04杨宁

新丝路(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文明治理

杨宁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发布,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和重要纲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土保持工作极具指导意义。尤其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就是抓住了生态建设的“牛鼻子”,抓住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文明;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滥砍、滥伐、滥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已成为人类生存根基的隐形杀手,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治理水土流失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绿水青山常在,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一、当前我国及陕西水土流失的现状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强度大、侵蚀重,再加上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十分深远。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土地荒漠化、盐硷化面积也不断扩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一80%,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从陕西来说,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陕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任务重、投资不足、人为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等问题。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二是水土流失使用权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容易造成涝灾。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面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瞬时开成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削弱水库防洪能力,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锓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减小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及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除造成山洪灾害,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迅等设施,也会破坏农田、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

5.环境质量下降。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造成水体和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分析

1.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实施科教战略,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

2.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防止水土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指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最终是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务。为此,我们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外,还可以通过自媒体、报刊电视、宣传画、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

3.改良耕作措施,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耕作措施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面覆盖率和粗糙度。主要方法有:深耕、混播与套播、增施有机肥等。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足本地,面向全国,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市场需求,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4.鼓励造林种草,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率。造林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術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种草主要用于扩大保水林、经济林种植面积。因地制宜修建水平沟、水窖、水柜,集截流、积蓄、存储降水为一体。通过改变地形状态,减少地表遭受的冲刷,改善土壤吸水、养水能力,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目的,进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总之,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巨大的,保持水土流失是新时代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保护预防为主,让人类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生态文明治理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