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020-07-04陈翠凤
陈翠凤
摘 要:在当今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随着课改的推行,老师在注重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把重点转移到了语文阅读上面。其因有二,第一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板块,其二就是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尤其是阅读能力给其他学科带来的益处颇多。所以,在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现代的语文教学更加倾向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本篇文章就在提升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系列问题上展开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能力 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由于阅读占得比重较大,且阅读对于学生日后的用处也较为广泛,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起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上阅读及课外阅读,并且要努力培养学生规范的阅读习惯等。但是要想提升小学学生的閱读能力并非易事,这需要家长与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在不同的角度帮助孩子才能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1]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所感兴趣的大多是一些玩具或者是动画片,很少有学生真正地对学习,对阅读有较高的兴趣。然而,要想让低年龄段的儿童提升对阅读的能力,单纯的考填鸭式的提高阅读量是完全不可取的,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机械的阅读再多的文章,那么也谈不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上。要想学生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也就是对阅读产生兴趣。[2]
在学校期间,老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中坚力量,因为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被动阅读到学生主动找东西去看。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讲一些篇目,尽可能的讲的动听,把学生带入到文章当中,然后当学生听得入迷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停下来,给学生留下遗憾,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欲望想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老师就可以把阅读渐渐的引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寻他们想要知道的下文,体会那种阅读的快感。当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可以由被动到主动,由讨厌、抵触阅读到自发地想要去阅读,通过这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慢慢就会对阅读形成习惯,进而是有兴趣的主动阅读。
当然,除了学校以外,在家里父母也可以通过讲睡前故事的方式,把故事讲到尽兴的时候,然后戛然而止,处于好奇心与求知欲正旺的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们,也会像上述那样,自己去寻找他所想要知道的结果,然后家长通过各式各样的引导与一些课外读物的诱惑,学生就很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
这样一来,学校与家里的双方努力,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来达到学生主动去阅读的目的,当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有了敲门砖。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当学生有了较高的阅读兴趣以外,学校和家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经过手写才会有更深的印象,才会有更深的领悟,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手里一定要那根笔,遇见好的句子画出来,遇见好的段落圈出来,或者把一些值得积累的东西积累到本子上。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培养学生拿笔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出来的文章才是透彻的,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印象深刻的。另外,学生有了这些阅读笔记与阅读心得,老师还可以倡导学生把这些经验拿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就比如,你有一篇好的文章,我有一篇好的文章,不拿出来分享我们每个人只有一篇,但是如果拿出来分享一下,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篇好文章,同样阅读经验与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经验,然而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途径。这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就像古时候的流觞赋诗,文人之间相互探讨学问以达到促进学问增长的目的,同样学生这种交流心得互换经验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
途径。
三、创设情境,引入阅读
在现如今的小学阶段的课文阅读当中,基本上需要阅读的篇目很少有晦涩难懂的地方,而更多的是带有一定情境的有趣的阅读篇目,老师就可以运用这一优势,加上引导,把学生带入篇目的情境当中去,当学生融入文章的主人公的时候,他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也会更清晰的把握。比如小学课本当中的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老师就可以在课前先介绍闰土是怎么样的,可以给学生描绘一个鲁迅加那片地是什么样的,可以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猹。当学生脑子当中有了这样一幅精彩的画面,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就很容易身临其境,把自己融入阅读文章的主人公的角色当中去。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一是可以激发阅读的乐趣,更主要的是可以设身处地的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这无疑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大重要表现。[3]
四、明确学生阅读要求
一件事有一件事的原因,一个行为有一个行为的目的,同样阅读也是,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读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者说是教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读。有了这样的阅读能力,学生就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学生要读科学性的说明文,老师就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读这类文章的目的是要知道其中讲了什么样的科学知识,而不是去欣赏里面的插图;当学生想要读散文的时候,老师就要让学生知道,读完散文,需要了解的是其中优美的词句;当学生想要去读记叙文的时候,老师就要教学生知道,读记叙文的目的是要了解其中的人物故事的情结发展等等。
当学生明确了阅读要求的时候,再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很准确地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内容,而这对于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老师或者是家庭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适合的阅读环境当中,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在适合阅读的氛围当中,学生也更容易沉下心来仔细阅读,当学生对于阅读成为一种自然以后,那么学生对于阅读的把握也就会更准确,也就更有利于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结语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需要学校老师,家庭父母等多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努力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阅读方向前进。同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的重要模块,所以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小活,刍议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读书文摘2017(5)
[2]陈伟婷,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语文课内外,2018,(13)
[3]郝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新课程导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