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全员育人机制的路径之探

2020-07-04陈娇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有效路径原则

陈娇娥

摘 要: 全员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在分析全员育人的重要性基础上,阐释了实施全员育人需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在操作层面上落实全员育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全员育人 原则 有效路径

一、落实全员育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1.全员育人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保障

“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工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这项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撑,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从功能作用上来说,全方位、全过程是要从各个育人环节、育人部门挖掘和梳理育人元素,充分发挥每一个育人元素的作用,从而实现所有育人元素的同向同行,形成最大的育人合力,真正提高育人质量和时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或真正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高校全體教职员工必须立足各自工作岗位或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参与育人工作,形成思政工作各尽其职、各展其能的局面,这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不可或缺的人力保障。

2.全员育人是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并行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说,很多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政工工作人员组成的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孤军奋战。从专任教师层面来说,他们只要搞好教学、做好科研等本职工作就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的工作,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而从事管理服务的行政人员来说,他们觉得自己离讲台比较远,从而在思想上把自己与育人者划清界限,因此,在面向学生时,缺乏教师身份认同、育人情怀和人文温度。而全员育人规定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是育人主体,要承担各自的育人职责,因此,每个教职员工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天然地蕴含在各自工作职责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并行,实现一个人民教师的真正价值。

二、高校贯彻全员育人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1.领导重视,全盘统筹科学规划

全员育人关系到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领导要把思政工作作为关于学校持续长远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狠抓落实,树立“人人都育人,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的意识,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度调研,全盘统筹,科学规划,做好全员育人的顶层设计,并制定合理、合适、有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技术层面的可操作和效果层面的可检测。

2.部门联动,认真落实形成合力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员育人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需要深入发掘和全面梳理蕴含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环节中的思政资源和育人元素,总结和凝练可执行的育人形式。同时,每个部门建立常规性、规范性的交流机制与协调通道,突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壁垒, 既要规划责任合理分工、又要联动互通相互合作,做到同向同行,发挥最大的育人合力。

3.人人参与,提高认识承担责任

全员育人顾名思义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承担和完成一定的育人任务,因此,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管理者,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将育人工作当成是本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承担起育人主体责任。

三、落实全员育人有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近年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致力于全员育人工程的探索与实践,制定和实施《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员育人管理办法》,真正将全员育人工作落到了实处、并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全面梳理主要育人工作类型 高校思政工作形式多样、名目繁多,贯穿和体现在师生教学与校内外的各种学生活动中,在梳理育人工作类型的时候,要在把握“以生为本”“面向学生”的思政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坚持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全面深入梳理归类育人工作主要类型,并将归类后的育人工作做成菜单式,方便教职员工选择合适自己的育人工作。

2.精准量化各项育人指标分值 目前看来,作为软性的、隐形的育人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其工作成效很难作量化评估,这导致无法从制度上做刚性要求,因而对育人主体的约束性不强。因此,在梳理完主要育人工作类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强度对其进行量化,可按学年或次数明确每项育人工作的分值;同时要明确不同育人主体的学年必须完成的育人工作量,按照工作强度和岗位职责可把教职员工分成辅导员、专任教师、思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四大类育人队伍,有区别规定不同育人队伍育人工作分值。

3.合理分配不同育人主体任务 全员育人强调全体教职员工都是育人主体,但是不同工作岗位的育人主体由于其工作岗位、专业特长和工作时长的不一样决定了他们承担的育人任务和育人工作量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专任教师与学生经常面对面接触,具有言传身教的优势,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因此,专任教师在教学之余可承担起时间跨度比较长、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的育人工作,如班主任、社团指导工作,从专业学习、职业行为、职业精神、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而从事管理服务的教师因为在岗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在在业余时间结合自身专业、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育人方式。

4.及时出台相关育人配套制度 要真正推动全员参与育人工作,使每项具体的育人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高校不但需要制定能统筹全盘的全员育人总方案,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育人形式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或操作流程。如班主任作为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类型,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班主任选拔、任用、考评等制度,厘清班主任与辅导员职责,形成班主任与辅导员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又职责分明相互补充的育人模式。

5.充分运用各项育人考核结果 为进一步确保全员育人的落地,切实保障各项育人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整体成效,学校要充分运用全员育人考核结果,将每位教职员工的育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师德考评的重要依据,凡是育人不合格或不参加育人工作的教职员工一律界定为师德不合格,同时要与学校的绩效考评、职称评聘和各类评优评先相结合,将育人成果或师德考评结果作为它们的重要参考,让教职员工树立育人是天职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有效路径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