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笔世家

2020-07-04梁柱生

民间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蒙恬制笔笔头

梁柱生

一、后继无人

蒙家是安徽宣笔制作世家,从秦代传到蒙毫这代已历经八十七代。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宣笔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逾花甲的蒙毫则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蒙毫却高兴不起来。

这天开会回来,他来到堂屋,虔诚地给“祖师蒙恬之神位”上香,拜了几拜,口里说:“老祖宗,帮我说服那个不孝儿子吧,您一手发明的宣笔,不能到了我这儿就断了啊!”

蒙恬是秦国名将,公元前223年率军伐楚,行至泾县一带,发现此地兔肥毛长,质地绝佳,就以竹管为笔杆,以兔身上的紫毫为笔头,做了一支毛笔给秦始皇写战报,感觉非常好用,比刻竹简省事多了,此后就一直带在身上。蒙恬灭楚后班师回朝,秦始皇说:“爱卿之字向来一般,如何近期变好了?”蒙恬说主要是有了好笔,并把毛笔呈给秦始皇看。

秦始皇写了几个字,果然十分好用,就问:“此笔叫何名?”蒙恬说尚未命名,是在安徽宣城做的。秦始皇说:“那就叫宣笔吧,此笔朕就收下啦!”由于这个缘故,宣城的制笔业很快兴起,蒙恬也被制笔工匠视为祖师爷。

从蒙恬到蒙毫,制笔绝技已炉火纯青。一支宣笔的诞生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有的工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完全凭手感和经验。可蒙毫唯一的儿子蒙宣却不愿继承祖业,蒙毫能不闹心吗?

蒙毫正对着神位絮絮叨叨,蒙宣从外面回来了,说:“老爸,恭喜您成为宣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蒙毫转过身,不满地说:“可我传承给谁?”“传给妹妹呀,她感兴趣。”蒙宣说着翻看父亲刚领回来的传承人证书。

蒙毫说:“制笔绝技从来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婿!”

蒙宣说:“都什么年代了您还这观点,就凭这,毛笔就该完蛋!”

这话说到了蒙毫的痛处,他一下子暴怒起来:“毛笔永远不会完蛋!”

蒙宣冷笑:“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到处都是无纸化办公,谁还用笔?别说毛笔,钢笔我都有好几年没摸过了!”

这话不无道理。钢笔的出现,对毛笔是一大打击;圆珠笔的出现,对毛笔又是一大打击;电脑的出现,对毛笔更是致命的打击———那玩意儿不但能打字,还能绘画和书法,字体还十分齐全,街上很多店招就是从电脑输出打印的。

“可电脑能画国画,能写各种风格的书法吗?”蒙毫反驳道。

蒙宣说:“毛笔也就剩下这么点儿功能了,不然的话,你的笔庄只有破产这一条路。”

蒙毫的笔庄开了二十多年,生意越来越不行。虽说出售的宣笔质量上乘,可消费群体日益缩减,基本只剩下画家和书法爱好者,生意越来越难做。想当初,笔庄开张时,蒙毫立下宏愿,要用赚来的钱在村口建一座宣笔博物馆,现在看来只能是梦呓。

“老爸,我还是那句话,制笔不如制刷。制刷简单,消费人群广,刷鞋刷墙刷油漆不可能用电脑,绝对比制笔来钱。”接着蒙宣说明来意,他想开一家刷厂,希望父亲赞助一些启动资金。

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蒙毫怒道:“不去制笔去制刷,蒙家的脸面都让你给刷尽了!”蒙宣说:“制刷怎么啦?哪样赚钱干哪样!”

蒙毫暴跳如雷:“你敢制刷,你就不是蒙家的子孙,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跟父亲一样倔强的蒙宣说:“这刷子我制定了!瞧,我这脑袋就是一个活动的板刷广告!”

当老子的这才发现,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剪了个板寸头,根根头发直立,还真像个刷子,像是在朝他示威。

二、时来运转

两个月后,刷厂还是在废弃的小学院子里如期开张,原来蒙宣到信用社贷了款。只要有订户,他什么刷子都做:鞋刷牙刷板刷棺材刷厕所刷烤羊肉串刷……生意越做越兴隆!

蒙毫也倔,果真不认蒙宣这个儿子,蒙宣登门,不见,当然他也不会到儿子的刷厂去。后来他想通了,把制笔绝技悉心传授给女儿,总比将来带进棺材好。可他不去理儿子,儿子却来招惹他,跟他争夺制笔的重要原料———猪鬃。

宣笔制作向来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有“千万毛中选一毫”之说。制作上乘的宣笔必须用长年在山涧吃野竹叶的成年雄兔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极富弹性的双箭毛,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还只能在秋天捕获,取之相当不易。只有这样的兔毛制出来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为掌上明珠,称为珍宝。

而要让每支宣笔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蒙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替代品:山兔毛、山羊毛、黄狼尾、石獾毛、猪鬃。

猪鬃是宣笔的配料,多了不行,没有它也不行,因为毛笔太软,需要添加猪鬃来增加弹性。但猪鬃有油脂,不沾墨,直接添加到毛笔中,会影响毛笔的使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蒙毫绞尽腦汁才豁然开朗,那就是把猪鬃高温蒸煮一昼夜,这样不但能除去油脂,还能增加猪鬃的硬度,使制作出来的毛笔既易着力,又便于掌握,刚柔并济,深受欢迎。

可猪鬃也是制刷的主要原料。因刷厂离村口近,需求量大,供货商图方便,都把猪鬃卖给了蒙宣。蒙毫想提高收购价格,可笔庄岂不亏得更惨?他只好忍气吞声从刷厂匀。当然他不出面,而是叫女儿去“进货”。

这也罢了,后来儿子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呼吁人们不要再猎杀石獾,这不是要断笔庄的财源吗?石獾笔可是笔庄的主打产品!

石獾笔的笔头用石獾针毛制成,具有粗壮挺拔、刚强有力、尖锐细长等优点。针毛表面粗糙,含墨量大,吐墨均匀,能表现出多种效果,是画家作松、梅、山水等画的常用画笔。这么多年,笔庄主要靠石獾笔支撑着。

蒙宣这么一倡导,就没人给蒙毫提供石獾毛了。最后一小撮石獾毛用完后,女儿建议用狗獾毛代替,并说市面上已经出现用狗獾毛作笔头的“石獾笔”,说着拿出一支这种笔给父亲看。蒙毫一瞧,狗獾毛虽然粗壮,但不抱拢,易散锋,无法使用。这种笔冒充石獾笔,石獾笔迟早要完蛋。

“唉,看来蒙宣这小子为打败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这釜底抽薪之计实在是阴险!”蒙毫感叹一句。困兽犹斗,他决定研发出一种不用野生动物毛,又跟石獾笔功能相近的毛笔。

然而,替代毛还真不好找,蒙毫把家畜、家禽的毛挨个儿试了一遍,都不行。心里烦躁,就叫老伴到村口小超市买些小烧回来,他要喝两杯解解闷。

没想老伴这一去,笔庄竟时来运转!

三、妙笔生花

没多久,老伴回来了,说小烧已卖完,只有卤牛耳。牛耳就牛耳,蒙毫已等得不耐烦,也不用刀切,抓过整只卤牛耳就啃,啃一口牛耳,叹息一声。可啃了几下后,他停住了。

“咋啦?”老伴凑过来问,却见丈夫正用指甲拈牛耳上的毛。牛耳听道深处有一小撮毛,她买时竟没看到。“太不像话了,我现在就去找賣卤肉的理论!”

老伴正要往外走,蒙毫却伸出油手将她拉住:“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只牛耳赏你了!”说着把卤牛耳塞给老伴,拿上那撮拔下来的牛耳毛跑到湿活车间去了。

原来,蒙毫天天想石獾毛的替代毛,想得都走火入魔了。凭着多年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牛耳里的毫毛跟石獾毛有几分共同处,完全可以用来制笔。他把牛耳毫毛放到弱碱性水里浸泡,去掉油脂后,把毛头理齐,从长到短一根根挑选排列,拈捏、弯曲、拉扯,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更加证实了他的想法。

第二天,蒙毫到镇上的屠宰场买回一麻袋牛耳,逐一把毛拔下,去脂后将毛均匀卷起来,形成笔柱,外盖一层薄薄的劈毛,晒干后用松香扎起来,笔头就做好了。把笔头装入笔杆中,用胶焊接牢固,一支牛耳毫宣笔就诞生了。

这时,那位长期在蒙毫笔庄定做“古法胎毫”“梦笔生花”“莲蓬斗笔”等珍贵宣笔的画坛泰斗上门来取笔,蒙毫趁机把刚做好的牛耳毫笔拿出来让他试用。泰斗欣然命笔,挥毫泼墨,大呼过瘾,并当即把这支笔买下!

蒙毫深受鼓舞,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受到广大画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欢迎。蒙毫又乘胜追击,研发出牛耳毫笔系列共二十多个品种,不但填补了宣笔的空白,还拓宽了市场。

喜欢书画的人都知道,不同的字体要用不同的笔,写小字要用兼毫,写行书、隶书要用羊毫,写楷书要用狼毫……而牛耳毫笔系列能囊括所有字体,受到青睐也就不难理解。

因牛耳毫笔原料充足,而且比石獾毛便宜得多,加上国家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倡国学,学习国画和毛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牛耳毫笔的销量便越来越大,笔庄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很快赶超了刷厂。

终于,蒙毫以胜利者的姿态步入刷厂,却见儿子正在办公室里啃卤牛耳,就忍不住揶揄道:“怎么样,有文化跟没文化就是不一样,制笔的生意超过了制刷!”

“是呀老爸,您赢了,坐下来喝两口吧。”蒙宣拿过一只纸杯,给父亲倒了半杯酒。蒙毫也不客气,吃喝起来。一会儿,蒙宣拿出几张纸交给父亲,蒙毫一看,竟是来自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几个国家的订单,指名道姓要买他的牛耳毫笔系列产品!

“他们咋晓得我在生产这个?”蒙毫不解地问。牛耳毫笔虽然好卖,但市场还没开拓到省外,外国人怎么知道的?

“嘿嘿,互联网时代,老外对笔庄产品的了解或许比咱们邻居还多,这就是电脑的魅力!”蒙宣说着把他建的宣笔网站点开,上面有笔庄的产品及工艺流程图片,下面附着详细的文字说明。“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他有电脑,就能看到咱们的产品。”

蒙毫看了一会儿,疑惑道:“可牛耳毫笔研发出来后,你并没去过笔庄啊。”蒙宣说:“我敢去吗?我一去你就把我往外轰。”蒙毫脸一红:“我是说这些图片你是怎么拍出来的,难道也是电脑?”

“是呀,我在笔庄安了摄像头,笔庄的一举一动我都了如指掌。”见父亲发愣,蒙宣就笑了,“这个‘摄像头,就是妹妹呀。这些照片都是她拍的,然后传给我。”

原来,妹妹一心想学制笔,可父亲老顽固,传男不传女,偏偏蒙宣性格粗犷,坐不住,叫他学制笔无异于叫张飞绣花。为了让父亲把制笔绝技传给妹妹,蒙宣干脆开起了刷厂,一是断掉父亲的念想,二是挣钱资助笔厂,并建一家宣笔博物馆,实现父亲的夙愿。

随着石獾数量的减少,石獾毛越来越难找到,宣笔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迅速找到新的替代品。一个偶然的机会,蒙宣发现牛耳听道里的毛很适合制笔,可父子关系已闹僵,父亲根本就不见他,叫母亲或妹妹转述吧,自以为是的父亲不一定听得进去,父亲只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于是,蒙宣就跟卖卤肉的师傅串通,卤了几只没拔毛的牛耳,之后让母亲来“买”。果然,牛耳毫被父亲相中,研发出牛耳毫系列宣笔,笔庄的生意也很快好转……

几年后,笔庄和刷厂各出一半资金,在村口建了宣笔博物馆。博物馆的房顶尖,远看像一只笔头,更像一只牛耳。

猜你喜欢

蒙恬制笔笔头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笔头和笔帽
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吗?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