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文化视角的跨文化交流模式探究

2020-07-04魏澜陈艺鑫

现代交际 2020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英语

魏澜 陈艺鑫

摘要:酒文化作为中西方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对其所在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多方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从酒文化交流视角出发,分析现阶段中西酒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结合ESP相关研究理论,探索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探讨可行的中西方酒文化交流模式。

关键词:酒文化 跨文化交流 ESP理论 英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102-02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但饮酒却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中国的白酒和西方的葡萄酒就是两个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葡萄酒消费人群。而反观中国的白酒,因其口味与西方烈酒大有不同,在海外市场的销路难以打开。本文将结合过往研究,了解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及传播现状,分析阻碍传播的原因所在,进而得出可行且可推广的文化交流模式,并进行延伸与拓展以适用于中西方文化其他方面的交流。

一、中西方酒文化对比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文化研究逐渐向深向广的方向拓展。早在1994年杨乃济就从中国、西方不同的饮酒方式入手,揭示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及种种不同的文化引伸,而后此类研究层出不穷:田丽和唐渠(2015)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文化维度入手,提出酒文化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李宇賢(2016)以博厄斯提出的文化相对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同时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出现了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酒文化进行分析的研究(肖艳,2010)。

二、中西方酒文化传播研究现状

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积淀和智慧精华,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与艺术底蕴。如何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对外传播值得思考,王洪渊和程盈莹(2015)在文化相似性的基础上,以异地文化认同为理据,认为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对文化的共通领悟,因此,通过译介与媒介传播中国经典酒文化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可行举措。中国酒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利于海外对中国白酒的认同,促进中国白酒国际营销,繁荣国际经济与贸易,还有助于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共生。

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酒产品与酒文化很大程度仍旧依靠当地华人华侨推动。有学者对中国酒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杨龙等人(2016)深入探讨了中国白酒文化国际传播的障碍,阐述在中国白酒文化国际传播中政府责任效应发挥的重要性。林航和黄陈爱(2018)则提出中国白酒产品国际化中的阻碍源于中外消费文化差异,而解决之道应该从酒文化的传播入手,创新国际营销手段。

而作为西方酒文化代表的葡萄酒文化,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动葡萄酒产业的兴盛、葡萄酒消费人群的扩大,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有研究(曹丽蒲,2014)指出,葡萄酒文化的传播渠道正在形成,并呈现出多样化、立体性、多层次性等特征。葡萄酒文化传播正取得长远发展:葡萄酒企业在产品宣传册中加入葡萄酒文化等内容;举办品酒会、酒堡酒庄旅游等活动;对企业员工进行葡萄酒文化培训。同时,网络日益成为葡萄酒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葡萄酒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葡萄酒企业三个层级网站均设立葡萄酒文化专栏。此外,有关部门和葡萄酒行业协会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保证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这些举措都提高了人们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提升了葡萄酒文化的传播水平。

三、中西方酒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从酒文化发展现状可见,人们对酒文化越来越重视,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对酒礼酒文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但已有部分人开始通过一些途径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青年一代,他们对西方酒文化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同时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其他西方文化。这也印证了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接纳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而对于在中国生活的西方人来说,尽管中国白酒并不适合他们的口味,但白酒与中国酒文化往往还是会为他们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同时以“汉语热”为代表的“中国热”不断增温,而这种热潮的重要传播者和推动者也正是这些旅居中国的西方人,他们推动着更多人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中国文化在世界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国人也在不断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思想。因此,不仅仅是西方文化有开放包容的特点,中国同样兼容并包,并且在积极地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然而这其中,语言障碍依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最大难题,要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同时,中西方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观念和宗教信仰也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交流前,更多地学习了解,在交流过程中,更多地沟通包容。保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态度,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不可忽视的前提。

四、对中西方酒文化交流的建议

1.商品改良方面

想要打开白酒在海外的销路,可以对白酒商品进行合理改良,以适应西方人的饮酒习惯和口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世界其他种类烈酒的特点,在不影响品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白酒的度数、缓解白酒辛辣的口感。

2.文化交流方面

面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不仅要提高语言水平,还要学习对方的文化知识。这种学习并不只限于理论学习,相比之下,体验当地习俗这一类实践性的活动会更加有效。

在此条件下,本文以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理论为基础,提出“英语+”教学模式建议。ESP是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Hutchinson,1987)。ESP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语国家,目前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英语的兴起,国内的ESP研究开始起步,90年代起逐步发展,新世纪以来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郝霞,2011)。

目前,ESP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范围内的专业英语学习。例如,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通过使用《体育英语阅读》教材学习,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学生对课程整体教学效果评价较高,学生的体育知识、语言水平和思辨能力均得到提高(田惠等,2018);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法律英语课程的构建也已经提出,ESP视角的法律英语课程建设将英语能力培养置于法律语域之内,实现法律语言和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华裕涛,2017);立足ESP教学理念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也已形成了完整的框架,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此模式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涉外护理人才(陈嘉,2015)。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ESP的应用不仅对学习者提高专业领域英语水平有所帮助,同时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

但目前的ESP教学还主要停留在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方面,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应用甚少。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专业学习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不仅帮助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就业的方向。而“英语+”的教学模式彌补了ESP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的缺失。以本文立足的酒文化为例,设置“英语+酒文化”的课内和课外互动课程,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的教学,把英语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历史文化背景和专业词汇的学习,而在课外互动教学中,需要更注重实践,把酒的礼仪和习俗通过实践操作展现出来,让学生有亲身经历,更加直观直接地学习。这样实践与理论兼容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吸收和掌握外语及相关文化知识。

五、结语

酒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共有的文化结晶之一,都在其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国白酒产品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需要中国制酒企业积极探索。与此同时,中西方文化交流正朝着越来越深入的方向发展,中国文化正在积极地向外输出,融入世界文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先增强自身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积极了解学习西方酒文化,才能更好地将中国酒文化向外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本文提出“英语+”的教学模式,在校园环境内,将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学生同留学生与外籍教师群体的文化交际,以期带动中国酒文化输出。同时,该模式也可延伸到其他诸多的文化交流领域,希望其可以在中西方酒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消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构建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4):84-99.

[2]田丽,唐渠.中西酒文化差异对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6-188.

[3]李宇贤.文化相对论视阈下的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78-94.

[4]肖艳.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在酒文化中的折射[J].安徽文学,2010(10):245-246.

[5]王洪渊,程盈莹.交融与共生:中国经典酒文化的国际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2):73-78.

[6]杨龙,王洪渊,陈国林.中国白酒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政府责任体系研究[J].酿酒科技,2016(2):107-111.

[7]林航,黄陈爱.中国古酒海外营销中的文化交流作用:来自孔子学院与白酒出口的证据[J].酿酒科技,2018(11):113-124.

[8]曹丽蒲,周红.葡萄酒文化传播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36):165-168.

[9]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0]郝霞.中国ESP研究30年回顾与前瞻[J].中国ESP研究,2011(2):23-32.

[11]田惠,王严,韩亚辉.体育院校英语专业ESP教学及效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6):76-82.

[12]华裕涛.基于需求导向的法律英语课程构建研究[J].外语学刊,2017(6):95-99.

[13]陈嘉.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41-342.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读英语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