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讨

2020-07-04陈荣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陈荣高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高考方案即将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成为许多教师努力探讨的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科学处理教材内容,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

关键词:有效教学 让学引思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是否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1]。教育家布卢姆在对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研究后,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新课程开放式教学的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并结合所选教材内容和所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状况而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的,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该达到的结果;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怎样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于过程或结果体验后的倾向和感触,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

在讲授“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课时,我们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得知,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从圈层构造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整篇以组成地理环境各素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所以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在第三单元中起着总结归纳和实践印证作用。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本节课争取在课堂上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晓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2)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理

(3)掌握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为案例,分析说明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剖析、播放桂林山水景色,合作探究、归纳了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

(2)通过阅读、分析、绘制地图,合作探究,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前提条件及成因;

(3)通过阅读、分析、绘制地图等练习,掌握桂林山水的形成,以及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2)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热情,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说明等。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学理念,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足够的余地。教师在选择有效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着眼于学生发展、知识拓展、学生接受能力和课堂教学实际[2]。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应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实践体会,然而因为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仅可能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而且能创设新情景,使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力,并养成自主学习和自己动手参与的习惯。尤其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把握方法。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发興趣的问题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以恰当的方式把三维目标呈现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本节课我们首先,以一句网络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入桂林山水甲天下,并播放小视频漓江风光,然后由动入静,结合教材开头景观图,展示两幅典型的喀斯物地貌景色,一幅是地表喀斯特山水地貌,一幅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景观。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自我学习或组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技巧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探究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知识,解决问题。

3.交流展示、拓展升华

让学生展示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学生展示成果的过程,师生共同对成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适时讲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升华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1.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表情,可以获取对教学效果判别的有益反馈。上课时,要洞察入微,根据学生脸上的表情调节教学活动:错者正之,难则浅之,快慢适中,详略得当。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进行有效的交流,用表情对学生活动施加影响。

2.问题导入法

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通过对图象、表格、演示材料等地理要素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导入法通过对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可以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思维障碍,把握学生的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行为。

3.练习检测法

讲练结合,当堂检测,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达到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练习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题目要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双基”,抓住重点,化解难点,找出规律;②试题应多样化,判别、选择、绘图、读图等都可出,避免单一枯燥;③试题应有层次感和一定的梯度,在基础题为主的同时,也要有适量的中档题和高档题,让优秀生练习;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出示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以供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讲评时参考。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有效课堂是我们地理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将迎着既定改革目标砥砺前行、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曹燕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途径[J]读与写.中旬刊,2019(04).

[2]王向斌.落实地理课程标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J]电子文档,2017(11).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